浙江在线07月15日讯舟山,一座被水环绕的城市,2万平方公里的东海上,1390个岛屿组成了中国最大的群岛城市;同时,这也是一座淡水资源极其缺乏的城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707立方米,不足全省人均的三分之一。许多年来,这个城市在水之殇中伤痛、历练并成长。
“如果再不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我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这并非危言耸听。面对“水荒”的切身之痛,1998年,舟山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舟山发展水为先”,开始实施“开源”和“节流”两大惠民工程,在兴建大陆引水工程的同时全面普及节水工作。
把舟山建设成为一个节水型海岛城市不但是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也成为百万舟山人的共识。
“中水回用”,盘活一座城
碧波荡漾,垂柳依依,市民或在河边沐浴清风,或休闲健身。昔日的“臭水沟”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正因为有了这条绕城河,这座城市才有了灵性。市民不知,城区河道流淌着的河水是在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中水。
中水是指城市污水和废水经过净化处理、水质改善后达到国家城市杂用水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近年来,政府加大投资,着力建设再生水利用管道,并于2009年11月投入试运行。全市自管网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已累计投入改造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了69公里100毫米管径的管道改造,2007年和2008年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分别为9%和9.1%。目前,中水利用正处于起步阶段,定海城区中水回用工程已投入使用,每天可以利用再生水2.8万吨,污水处理厂流出的再生水,通过5公里长的管道送回城区河道,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
当前,舟山正立足海岛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除中水回用工程外,还投资4.5亿元,建成15个海水淡化工程,海水淡化总能力达到5.34万吨/日。同时,利用屋顶集雨用于浇灌、冲厕、冷却循环等节水措施也正逐步在一些公共建筑和工业方面推广。
企业节水,实实在在出效益
作为一座以海洋经济为主导的新兴城市,水产加工业和船舶修造业是舟山的支柱产业,但也是用水大户。在创建节水型城市过程中,岛城企业纷纷加入“节水型”行列,通过建立以经济、科技为主要抓手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创建节水型经济发展模式。
浙江海中洲旅业有限公司去年在职工浴室及客房内全部安装了空气膨化淋浴阀,投入不大,节水率却高达70%。欧华造船有限公司2008年月用水量是10万吨,2009年通过整改下降到5万吨,整整少了一半。据估计,“欧华”在水电煤等能源上一年可节约300万元。舟山立洲水产公司以前每生产一吨虾仁耗水量34.5吨,现在下降到29.69吨,但产品质量毫无影响。减少了水费和排污费的支出,公司的利润自然就上去了。舟山市节水办还联合市经贸委、市质监局针对全市2吨以上的锅炉推广冷凝水回收利用技术,出台了地方标准,节能降耗效益十分显著。
昔日“比效益”的企业家们,如今开始“赛节水”。
通过市创建办和各单位的共同努力,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等39家企业(单位)获得了“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的荣誉称号,使舟山市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到了22.30%。
全民参与,节水就在身边
屡屡遭受缺水之苦的舟山人牢记节水,正以空前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节水型城市的建设中。
通过每年的“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活动的宣传,节水成为越来越多的市民的自觉行为。科普画廊、节水讲座、节水好点子征集、节水故事大家谈、节水幽默画展、节水器具展示会、节水文艺表演……广大市民在愉快的气氛中交流节水经验,共同打造生态家园。
目前,全市24个市级成员单位和定海、普陀、新城的主要社区及用水行业,已全面投入到创建工作中。社会各界对节水工作更加重视和支持,基层单位对创建更加积极主动,城市节水管理基础工作更加健全和完善,城市节水技术指标绝大部分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家考核要求。节水意识,正渗透到城市和渔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据《舟山日报》 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