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5日讯在舟山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刷新历史纪录半年后,记者7月上旬在一些企业采访中深深地感受到,自主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成长的巨大推动力——
舟山市发明专利授权,去年以20件的数量创历史新高,超过曾经最高的2008年(该年为共11件)。记者7月13日从舟山市知识产权局了解到,尽管6月份的数据须待省局汇总后知晓,但全市自主创新积极性空前高涨已是不争的事实。从今年前5个月来看,全市专利申请量呈激增之势:共申请专利232件,其中发明专利88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2.6%和137.8%。授权专利110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2.2%。全市创新主体赶超先进水平的步伐正在加快。
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发明专利因创新水平较高,更能体现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专利激增背后:小企业也能市场唯一
定海通发塑料有限公司规模不算大,只有100多名员工。去年底获得的一项发明专利,使这家企业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有20多家企业为该公司生产加工机器及其配件,并分享“通发”的核心技术。
“通发”的这项专利叫锥形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据了解,该公司2004年即被省科技厅授予“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2008年,“锥形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被列入国家科技计划。该产品在结构上进行了重大创新,在整体设计上综合当时国际上两类双螺杆挤出机的功能优势,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塑机行业技术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去年6月,“通发”主导起草锥形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联盟标准,被列入第二批工业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定海有螺杆企业500多家,联盟标准能让大小螺杆企业聚集在一起,通过设定行业产品质量门槛,提高螺杆行业的整体技术含量。 ”企业相关人士说。
虽然产品价格比国内同规格机械设备高出2倍,但客户仍络绎不绝。“一招鲜,吃遍天”,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专利技术起到一个着力点和切入点的作用。近年来,在科技部创新基金的投入引导下,舟山市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一批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得到发展壮大。“通发”和舟山博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最近获得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的两家中小企业。“博远”在国内数字回弹仪市场占有率中居首位。它是一家专门从事计算机软件、数字化仪器等高科技产品研发和产品市场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小型科技型企业。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研制开发了BY2002HT型数字回弹仪、建筑质检系统数据处理软件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定位件等系列产品。特别是公司独立研制生产的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博远BY2002HT型数字回弹仪产品,在技术性能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经浙江省建设厅科技成果鉴定,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获得该领域专家和广大用户的认可。“我们的产品比较耐用,寿命比同样的产品高10倍以上。 ”该公司总经理邱伟明说,“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知识产权的保护十分重要,这也是企业能走到今天的生存之道。 ”
相比外省市来说,舟山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还偏小,这也是整个经济总量所决定的,但其受企业追捧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保护自己的产品不受侵犯,也是企业重视品牌建设的一个开始,对于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今后谁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谁就拥有市场,谁就是市场的王者,逐步从“制造”向“创造”转型,就是一种更好的生存选择。
秘密武器威力:年增产值7000万
如果说两家小企业称雄大市场,仅是舟山市创新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那么,它的背后是一只无形却有力的推手。
近年来,舟山市科技部门结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实施以“推动专利创造、强化专利管理、完善专利保护、促进专利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专利战略,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专利创造和运用能力。在这一实施过程中,众多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森森实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依靠专利实现大发展的典型。
位于定海马岙的“森森”,多年来一直在用专利打造自己的“秘密武器”。记者近日在该公司看到,最新的漩涡式工业气泵刚刚经过生产验收合格认定。目前,公司将投入1000万元以上,添加注塑机、生产流水线、加工中心等设备,项目投产后,形成年产1万台漩涡式工业气泵的生产能力,年可新增销售1500万元,实现利税550万元,同时解决60人就业。
就产值来说,去年开始投资2000万元自主研发的一个项目更厉害,全国首创,实施后预计可新增年产值7000万元,它叫C系列漂浮式杀菌过滤设备。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应用水上漂浮式结构设计,利用沉入水底的潜水泵抽出的水,流经装置有杀菌灯与过滤器材的装置后排出,排出的水还具有一定的喷射力,对水面产生一个向后推力,使得整个水面循环流动,从而达到循环过滤的效果。“企业要想生存,就只有不断创新。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仅要外观美,品质好,而且要独家拥有。”森森公司相关人士说。前几年,该公司就提出“依托科技研发,增强技术创新,树立品牌意识,加快集团进程”的工作思路,不断开发、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产品,努力寻求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实施专利成果和品牌发展战略,提高创新应变能力,走科学发展之路。
2008年一年,该公司就申报专利13件,授权达11件。公司对专利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当初,“森森”一度靠模仿他人闯荡江湖。如今,经过不断创新,“森森”的产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模仿。创新,让“森森”由“跟随型”变成了市场领头雁。
一年投入5000万:“民企百强”的新航向
7月1日,象征浙江民营企业综合实力的“2009年度浙江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由省工商局、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完成并发布。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继2008年之后,再次跻身百强。
另一个好消息接踵而至。该集团技术管理处副处长刘在良至今已经收到了23件专利受理函,其中有8件是发明专利。去年,该集团公司一共申报了40件专利申请,受理比例相当高。受理,离获得授权又近了一步。
这之前,该公司只拥有1件发明专利和8件实用新型专利。
位于普陀区的“扬帆”专利势头如此之猛,除了企业自身需要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普陀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
近年来,为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普陀区大力实施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自主创新战略,相继推出了专利预警平台、专利质押贷款、安排科研专项经费等政策和服务举措,以培育企业核心知识产权,增强专利贮备,提升企业竞争力。
据了解,从2006年以来,普陀区专利申请保持年均递增30%以上。2009年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00件,专利授权量也有新的提高。
去年,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跻身省创新型试点企业行列。创新型试点企业对于专利申请的迫切需求,从“扬帆”身上就可得以印证。据了解,“扬帆”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5000万元,而且还在大幅度增加。专利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逐渐形成成熟、具有独占意义的创新成果,还能被广大企业借鉴,更重要的是最终能产生最大的经济附加值。
船舶建造精度控制,很多船企在技术上难以把握。去年,由“扬帆”承担的省级科技攻关项目《船舶建造精度控制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通过应用该项技术,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承建2750TEU集装箱船6号船时,明显缩短了船舶建造周期、提高了船舶预舾装率、节约了建造材料、降低了建造能耗,减少返工率达30%左右。
为使精度控制技术在浙江省造船业更充分地发挥效益,相关部门正在抓紧该项目相关成果的研究推广工作,将来必将能给广大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目前,“扬帆”既能造集装箱船,也可以造化学品船、汽车滚装船、散货船和多用途船,在船型制造上规避了市场风险。虽然在整个浙江造船行业里,“扬帆”的产值并非最高,但由于它起步较早,堪称当地造船业的黄埔军校,培养了不少造船核心技术人才。
那么大手笔地在科研上下功夫,企业追求的是更尖端的核心竞争力,尽快推进其在香港上市的计划。尽管“扬帆”一直对此讳莫如深,但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扬帆”正在接受环保部门的环保上市核查,目前募集资金总量还不明确,但所筹集的资金也将会用在船舶机械技术改造、技术中心建设等方向上。
由此可见,上市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研发与自主创新上,以求在更为广阔的天地扬帆。
据《舟山日报》 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