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7日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端,嘉兴港区内,有一个中国石化协会命名的“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这里有一条神奇的管廊,受业界垂青。
目前,园区已吸引英荷壳牌、日本帝人、以色列化工、韩国晓星等国际知名企业投资。今年上半年,区内20多家化工企业总产值达56.41亿元,同比增长26.9%。环保部门监测显示,园区各项排放指标全部合格。
园区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好,秘密就在公共管廊里。这条管廊连接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循环。近日,记者走进园区,沿着起伏的管廊,探寻由此延伸的价值链。
园内企业一家人
毗邻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新材料园区码头,一排排管道伸入江中。停泊在这里的运输船,通过这些管道将化工原料输入园区的仓储设施内,再进入各个工厂,转化成数十种化工产品。
沿着这些管道走进园区,可以看到更多的管道被放置在公共管廊里,穿草地、跨小河、过马路,延伸到每个角落。传统化工园区“家家建锅炉,户户立烟囱”的景象消失了,甚至难觅运输车的踪影。工厂之间的能量、产品、副产品,甚至废弃物通过这条长达5公里的封闭管道廊,形成环环相扣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丙烯、环氧乙烷——橡塑材料”是最早形成的产业链。浙江嘉化工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硫酸、烧碱,通过管道直送浙江庆安化工有限公司当原料;而庆安化工原本当作废水排放的副产品又送进三江化工作原料……
在庆安化工车间,记者看到,两条直径三四十厘米的管道伸进生产区,操作人员只要开一下阀门,原材料就不断地输入反应装置中,就像家里使用管道煤气一样方便,既免去了危化品运输的烦琐,又大大节约了成本。
一条管廊,让上家的产品或废料成为下家的原料,使企业之间的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如今,园区形成了有机硅材料、工程塑料等完备的循环产业链。
这个园区建设之初就按照“生态、低碳、循环”的规划进行招商引资,根据化工产业特点,引进产业关联度高、投资规模大的优势企业,建立“生产—消费—分解”的产业循环体系。嘉兴港区开发建设工委书记王照祥形容说:“每个产业链就像一个大企业,上下游企业就是其中的车间。”
嘉化公司负责人说,他们工厂产生的氢气、硫酸烟气,原本需要花钱处理的废气,现在德山化工、双氧水化工、赞宇科技等企业争着要,每年增加2700多万元的额外收益。
管廊连出新商机
这条管廊还能带来新商机。
下游企业对气体需求激增,以往生产环氧乙烷的三江化工,现在成了专业的气体供应商:先是引进氮气、氧气液化装置,再购入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生产液体二氧化碳。
现在,这些气体通过管道送到邻近的金燕化工、赞宇科技、合盛化工等企业。不用自建空气分离机和储气罐,不用承担公路运输风险,这些下游企业打开阀门就可以获得高纯度氮气,价格也大大低于市场价。
“原来,三江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排空的,而借助产业链协作,废气变成宝贝,还供不应求。”三江化工副总经理牛瑛山说,“气体项目预计每年可为公司贡献1/3的利润。”
园区里,这种例子很多。看到电力有缺口,嘉化公司专门投资建成预热发电项目,利用制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发电,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多的电能;了解到富马酸需求量大,庆安化工专门引进废水回收项目,从废水中回收生产富马酸……就连污水里的重金属,也专门有企业回收利用。
除了充分利用废弃物,不少企业还主动做起“补链”工作,利用区内资源,投资生产新品。利用美福公司的产品,鸿基石化建成了一套年产12万吨聚丙烯生产线;金燕化工利用三江化工的原材料生产乙醇胺;赞宇科技生产洗涤剂,三江化工新增了表面活性剂装置,为其提供原料。
嘉兴港区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瞿咬根说,这些上下游新项目每年至少可以产生经济效益1.8亿元。
随着企业产能提升、新品开发,管廊利用率飞速提升。据园区管廊公司最新统计,目前管廊利用率已经达到60%;预计两年后,利用率将达到90%,那时管廊就需要扩容了。
好巢引得凤凰来
这几天,嘉兴港区招商局局长王中寅马不停蹄,他告诉记者,“先是在上海,之后到江苏招商,我们已经和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韩国等10多家化工企业接触过。”王中寅说,“当我们展示园区产业链循环体系和管廊网络时,他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完整的产业链吸引许多企业落户。在浙江信汇公司,首期5万吨级生产设备初步建成。来自嘉化、三江化工、美福石油的上游原材料输送管已经接入公司。该公司将生产被世界上少数化工巨头垄断的丁基橡胶产品。
王中寅说,这个项目选择何处落地时,有许多强劲的竞争对手。北京、河北唐山、江苏扬州、福建泉州等地纷纷开出优惠条件,有的甚至免费提供土地。最后,还是嘉兴园区完备的管廊设施吸引了信汇公司。
信汇公司副总经理彭占超说,选择嘉兴港区,除了地理优势,主要还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配套。生产丁基橡胶需要使用的8种原料,园区里现成就有7种,全部都可以通过管廊直接接到生产线上,十分方便。
最近,投资5.3亿美元的韩国湖南石化,首期投资30亿元的桐昆集团相继落户,为园区产业链又补上了关键环节。
随着园区吸引力不断提升,嘉兴园区对那些产业关联度不高、行业优势不明显、不符合“生态、低碳、循环”要求的企业,坚决说“不”。王中寅说,今年,他们已经拒绝了总额超过15亿元的投资项目。
记者 杨军雄 王国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