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7月27日电(记者 应曲川)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鼋,因为数量稀少,濒临灭绝,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和“活化石”。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永嘉县和青田县是鼋的主要产地,但是已经连续14年没有发现过鼋,一些专家因此悲观的认为,鼋可能已经灭绝。近日,永嘉县渔民却无意间捕获了这种珍稀动物,这也是古老动物鼋阔别14年后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阔别数年首次“登陆”,让眼前的这只鼋有些不自在,几次凭借敏捷的“身手”灵活逃离渔网,和大伙儿玩起了“躲猫猫”。这只鼋是永嘉县四名渔民几天前在楠溪江下游临近瓯江的地方捕鱼时无意间发现的。其中一名渔夫孙师傅告诉记者,鼋只有在儿时打渔时见过,30多年来他还是第一次再见到。而其他几名渔民虽都有几十年的打渔经验,还是头一次见过这稀罕物。
永嘉县上塘镇渭石村渔民孙银山说:“现在缺少这个东西,一些老人也不认识。我在10几岁的时候见过,现在51岁了。”
根据照片和X光体检分析,中国农业部濒危水生动物委员会和中国两栖爬行学会的专家认定,这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鼋”。此次发现的这只鼋还是少年幼体,重13.5kg,背甲宽45cm,长50cm。
永嘉县渔政站站长陈志俭:“原来有专家认为鼋在楠溪江、瓯江一带基本上已经灭绝了,这个发现说明这里还是鼋的栖息地,还有他的个体存在。”
1000多年前,鼋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的江河湖泊中,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加上人为捕杀,如今已经极为稀有,许多省份鼋已经灭绝,浙江省是仅有的几个认为还有鼋存在的省份之一。瓯江作为鼋的故乡和最著名的产地,已经有14年没有发现鼋的踪迹。这只幼年鼋的出现,不仅让人们再次目睹鼋的活体,也打破了鼋在瓯江楠溪江流域绝迹的猜测。
7月26日,这只鼋被放归楠溪江。为了鼋的健康安全,有关研究部门并没有给它戴上跟踪仪器,只是在外壳上做了记号。接下来当地政府还将加强对该水域的生态保护和监测,为鼋的生长繁衍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