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政100天”系列报道,今天收尾。
在我们策划这组主题报道的前期,一组宏观数据公布: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1%。
听起来微不足道的跌幅,或许将变成中国楼市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转折:国内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结束了自2009年3月以来16个月的持续上涨,首次出现下跌。
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调控见效的信号。那么,这场声势浩大的“新政运动”,是否还将继续下去?下跌还会发生吗?观望还将持续吗?
答案是肯定的!
新政将长期影响楼市
“新政100天只是一个开始,对楼市的调控,必将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楼迎军说。
他的判断,来自于对楼市现状的长期关注和剖析: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中国的买房者必须面对房地产开发的扩张和房价持续上涨的压力。
而通过我们此前一系列的采访报道,也可以发现:多数买房者和开发商,对杭州楼市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他们相信调控能够奏效、楼市将会降温,同时,又不得不直面自身的刚性购房需求,或者资金周转的压力。
7月27日,在浙江省房地产业协会和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联合举行的《2010年上半年浙江省房地产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上,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形容杭州人买房的艰辛:“一套90平方米的二手房,按照目前平均的价格水平,总价约为176万元;而一个杭州家庭一年平均可支配收入则为80592元。如此看来,普通人家需要工作21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普通公寓。”
当“买房难”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时,力道刚猛的调控新政,就成了各方寄望的焦点。
那么,新政的执行力,会否随着调控逐渐见效而有所减弱?“不可能。”楼迎军说。
在此之前,面对“房产新政松动”的传言,三部委(银监会、住建部、国资委)也给出了强硬的否定:“在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的同时,坚决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短期内部分区域房价将下滑
那么,强力推行的楼市新政作用下,杭州楼市短期内会出现什么情况?房价会跌吗?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认为,房价下跌是必然的,“三季度,杭州部分区域可能会出现降价现象,房价的跌幅可能在15%-20%之间。但是,降价一般会发生在周边楼盘,主城区的热门楼盘,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此前,快房网资深财经写手、被网友们称为“楼市预言帝”的“刀口邵”,也曾有过类似的预测:“明年4月,杭州楼市将有一次‘见底’的过程。”(详见本报7月28日C03版相关报道)他的言论,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
但是,多数专家认为:楼市的观望将随着部分楼盘的打折、降价行为,出现解冻。
这从7月以来杭州楼市所经历的一系列开盘事件中,有所体现:上周末,杭州4个楼盘集中开盘,推出1000多套新房,由于定价相对理性,购房者下单热情开始增加,部分楼盘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周度商品房成交量为841套,环比前周增加了13%。
“楼市调控的最终目标,是让大多数城市居民有房住,而如果只是把高房价打下来,受益的也只有很小一部分‘差一口气’的人群,距离人数众多的中低收入阶层还有很大的距离。”史晋川说。
未来会有更多的公共住房
如果说,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调控,那么,它最终能发挥怎样的功效?未来,杭州的房地产市场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调控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调整住宅供应的数量和结构。”史晋川这样回答我们的提问。
他解释,所谓“住宅供应的数量和结构调整”,指的是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和市场比重,来达到“人人有房住”的终极目标。
他以香港为案例,叙述“人人有房住”的现实场景:1987年,香港政府制定了15年的公共经济房发展战略,坚持公共保障房体系与商品房市场并行发展,两者界限分明,“香港地少人多,是典型的高房价地区,居民平均占有的住房面积很小。但是,通过公共保障住房体系的实施和完善,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却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据悉,目前香港所推行的公共保障体系,采用了租售并举的“居屋”和“公屋”政策。其中,“居屋”政策为优惠购房政策,符合标准的家庭,居屋的销售价格相当于市场价的60%-70%,同时政府提供抵押贷款担保,贷款比例为房价的95%;“公屋”政策则为优惠租房政策,针对不同求租者的居住需求,提供的出租房源,实行差异化的低租金政策。
“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住房比例占市场总供给的比例都很高。如新加坡,公共住房的比例高达85%;香港超过50%、英国接近40%、瑞典则在20%以上。而我国内地保障性住房占比,还不到10%。由此看来,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史晋川说。
此外,针对房地产投资者的税收政策,也将进一步遏制“炒房”现象,使得楼市的发展更加健康、更加合理。
(都市快报记者施予见习记者张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