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少生产一个塑料袋,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1克;如果全国所有公共场所白天全部采用自然光照明,可以节约用电量约820亿度;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内能漏掉约2吨水……
这些关于环保的生活小贴士来源于生态文明暑期实践小分队的博客。自从参与浙江日报联合省内高校开展的生态文明暑期实践后,浙江师范大学小分队同学开设的“引领时尚,低碳生活”博客,有了更丰富的内容。
近2个月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结束了,各高校小分队实现了“绿色”言行的合一,在宣传环保生态的同时,身体力行,将环保理念植入生活细节。
浙江农林大学小分队摒弃了以往发传单、拉宣传横幅、用横幅征集签名等不够“绿色”的宣传方式,他们背着水壶、自带毛巾进入森林调查植物资源,而不再用瓶装水、纸巾等物品。在宣传生态理念的过程中,大学生改用集体骑车的出行方式到各个社区宣传。浙师大小分队成员还和社区居民一起在小布上绣图案,制成各式各样的手帕,鼓励居民用手帕代替纸巾,从小事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通过生态文明暑期实践,大学生对生态的了解不再只停留在概念上,而是把口号变成了实践。浙江农林大学的张雯迪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他说:“用实际行动去影响人,以环保的方式宣传生态,才会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在杭州转塘镇,暑期实践小分队的队员们还用花卉、啤酒、扇子等“绿色”物品和当地居民交换旧报纸、空饮料品、旧衣服、旧电池等废旧物品。
“与居民交流的同时,队员们能了解到现在社会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关注程度,每一次节能环保的倡导,都是大学生自我心灵的升华。”浙师大小分队阮勇杰说,“低碳生活”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大学生的一次环保普及教育,现在,经常向居民宣传节能知识的阮勇杰和他的同伴们,已经能够把一些环保数据牢记在心,比如,每台空调在国家提倡的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节电22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走楼梯上下一层楼能减少0.218千克碳排放;少用一吨水将减少0.194千克碳排放;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可减少0.2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环保理念不仅植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已深深融入了他们的意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