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医疗保障和社区卫生服务都很不错,社区医院就在家门口,环境好、设备好、医生技术也好,最重要的是看病能报销,部分基本药品还实行零差价,给我们省了不少钱……”每当提起现在的生活情况,家住滨江区浦沿街道的来大妈总是感到很幸福。
随着近年来高新区(滨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社区医院率先实行“收支两条线”,医改投入全市、全省前列,还有低药价惠普百姓……因为这些惠民的“药方”的开出,滨江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变得越来越轻。
近年来,高新区(滨江)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制度机制,确保医改各项工作的稳步有序推进。在医改投入、收支两条线改革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市、全省前列。
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
滨江区西兴街道的虞大姐患了脑瘤,原本就生活困难,又一次性治疗花去医药费2万多元。由于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街道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报销7000元医药费,缓解了燃眉之急。
从2003年起,高新区(滨江)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此后,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2009年参保率达99.8%,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同时,该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也实行全覆盖。2010年全区老年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8万,少儿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5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1.4万。此外,还把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外来人员也都已纳入了参保范围。
在参保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高新区(滨江)的医保的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逐年提升。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从2003年的56元提高到2005年的90元,2008年提高到150元,2009年筹资标准达到360元,其中政府补助资金增加到260元(超过国家、省、市补助要求),个人缴费100元。
住院报销从1000元起实行分段报销,到现在最高报销比例达到了60%;报销封顶金额也从2003年的2万元增至现在的10万元,有效缓解了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也都提高到了当地职工年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为了方便群众刷卡就医,该区的合作医疗定点机构覆盖全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且基本涵盖了省、市、区及萧山区的各类大型和专科特色医院。
高新区(滨江)的困难群体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2005年,出台了《滨江区困难人员医疗救助办法》,建立医疗救助专项资金,按全区人口人均10元的标准筹资,实行专款专用。近几年,该区又对救助办法进行了不断调整完善,进一步扩大了医疗救助对象范围,提高了救助标准和时效,实施了医疗减免救助措施,开设了为困难人员服务的爱心门诊和惠民病房。
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两个“率先”
2006年9月,滨江区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率先在全省推翻了“以药养医”这一模式,他们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收入,全额上缴区财政专门账户;而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机构运行费用等由区财政支出。
同时,该区还建立了收支管理与补偿机制、用人机制和考评体系制度等,落实了财政补助政策,保证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经费,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管理,通过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第三方满意度测评的办法,建立起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除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省率先外,高新区(滨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与浙医二院开展的“双向转诊”,则是杭州市建立的首个具备实施细则的“双向转诊”合作。
傅大爷就是该区实行“双向转诊”制度的受益者之一。前年,傅大爷因胃癌到浙医二院接受了手术,后转回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后期康复治疗。在那里老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单独病房,电视、空调、卫生间一应俱全,康复方案虽然由社区医生操作,但都通过浙医二院主治医师审定、指导的。一个多月后,傅大爷不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出院了,而且医疗费用只用了6000多元。
同样,浦联村的蒋女士,在浦沿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体检时发现了患有甲状腺瘤,该中心迅速为她启动了“双向转诊”的上转程序,仅仅两天时间,浙医二院的专家就为她进行了手术,一个星期后,她顺利康复出院。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与浙医二院比较规范地开展了双向转诊”。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后,中心把疑难杂症病人转诊至大医院,大医院则为中心输送病人提供绿色通道。一些病人在大医院治疗后,再转回中心享受舒适的康复治疗,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同时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实惠。
高新区(滨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还体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上。2006年以来,区、街道两级政府共投入7300万元建设资金,完成了全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改)建工程,用房面积由原来的7000平方米增加至29000平方米,完成了1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新建和改建,用房面积都在150平方米以上。目前该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9个,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初步形成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
与此同时,通过全员聘用合同制,一批批优秀人才引进了该区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开展服务技能培训、施行社区责任医师以及与上级对口协作单位专家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的“1+X”体系,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业务能力、服务能力不断加强。2009年,该区全科医生培训率达到97.98%。
政府安排1000万元推行基本药物制度
部分基本医疗用药零差价销售,是高新区(滨江)和“收支两条线”改革一起推出的减轻病人负担的又一重大惠民措施。所谓零差价,就是不赚患者1分钱。据统计,举措实施的第一年,滨江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直接让利就达1457.31万元,受到了该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而今年,一项减轻群众看病负担的更有力的举措还将推出。今年下半年,高新区(滨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区财政安排了专门预算资金1000万元,计划在贯彻实施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150种省补充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同时,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其他库存药物和住院病人补充药物也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该区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经费逐年增长。目前该区的公共卫生专项补助经费已达到常住人口人均40元、流动人口人均20元标准。此外,区财政还单独安排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防治、政府指令性公共卫生任务和妇幼保健工作等专项经费,确保了全区公共卫生工作正常开展。
为农民、居民、企退人员、残疾人开展免费的健康体检,是高新区(滨江)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又一措施。该区把做好健康体检工作列入了政府实事工程,并建立了动态、连续、综合的家庭健康档案,实施电子化管理,电子化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4.84%。目前,该区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率达79.9%,在今年开展的第三轮参合农民体检中,该区的体检标准提高到90元/人,高于省政府规定的30元/人。
此外,该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在不断增多。全面完成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累计为128例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实施青少年免费口腔保健,实施婚前医学检查、优生检测、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系统管理“六项免费”服务……通过这些公共卫生服务举措的推出,医疗改革这一民生主题已经在滨江最终“破茧”,成为居民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