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5日讯这几年,温商方培林始终想被“收编”,好甩开膀子干金融。
方培林被认为是“玩钱”资深人士。早在1984年,他就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私人钱庄——方兴钱庄,这可是一家在工商正式登记注册的钱庄。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开玩笑说。
2000年,他又成立了温州第一家担保公司,2008年追逐小额贷款公司无果,最近他忙着将“银行存单质押履约担保业务”、“房地产抵押履约担保”2个项目来杭州推广。这几年,他日思夜想,就是想通过正规渠道将游资纳入正规军渠道。今年公布的“新36条”,让他信心大增。
“我研究过,都是合法合规的。”方培林会“玩钱”,那一点不假。
自认很“胆小”对中央文件精神吃得透
“地下钱庄”登不上大雅之堂,方培林并不愿承认自己跟其有啥关系。
在温州,想找个有名人物并不难,关系网通达,打几个电话便行,但找方培林却花了不少时间。在温州,方培林是个另类人物,对他的评价也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他创新,有胆魄;有人说他喜欢打擦边球。
方培林开出了温州第一家担保公司,但在担保行业中却以低调、喜欢单干著称。有家担保公司的老板就曾如此评价:“做事缩手缩脚,不是做大事的。”
“我是胆子小。”这句话马上从方培林口中蹦出来。采访中记者发现,他对中央的精神领会得很透,经常脱口而出“中央文件说……”他桌上放着厚厚的《担保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翻开来几乎每页都有圈圈点点。
开出首家民间钱庄5年赚了100万
这或许跟他的经历有关。
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的个体商业开始进入快车道。方培林有个朋友做塑料生意,每天忙到天昏地暗,可回到家,又要为把白天收进来的钱藏在哪个角落而犯愁,而镇上的水果商贩,每天早上去城里进货,手头经常缺一两万的资金,可一去银行,不是银行没有开门,就是耽误上一整天也难拿到钱,只得四处求人。
当时还在一家国营医院当会计的方培林从中看到了商机,以高利率吸收资金,再以更高的利率借出,赚取利差。说白了,干的就是银行的活。
“那时候还有银行门口挂着牌:国家金融重地,行人莫入。”方培林说,当初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把材料报上去了。
或许是幸运,生长在温州这片土地上,体制试点,方培林的申请竟然通过了,不能叫银行,那就叫钱庄。
1984年9月29日,“方兴钱庄”正式开张。直到1989年,方培林主动要求注销钱庄,这几年,从钱庄中获得的纯利润大概100万。稳定好收益为何要关门?方培林说了很多理由,怕挤兑啊,有风险啊,其实都没有说出要害。
有人传说,方培林曾经差点入狱,采访中方培林矢口否认,但政策风险确是他最害怕的。当然,当时很多农村信用社进入县城,对他的压力也不小,自从第一次银行上门来查封,他就已经意识到,他的“非正规军”身份终究是道难以逾越的槛。
金融门槛不低上车等候“补票”
之后潜伏了10年,以打新股为生。方培林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开始关注各种政策。2000年,国家出台了《担保法》。方培林觉得这是民间金融由“黑”转“白”的难得机会,马上注册了第一家担保公司——温州方兴担保公司。
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出台《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方培林又看到了一次“转正”良机,结果却发现,浙江细则出来后,门槛很高。“这也正常,想进入的人这么多,只能提高门槛,但现在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所以一定会有机会。”
新非公36条鼓励民资进入金融行业,蛰伏了多年的民间金融,由此看到了一线阳光。这一刻,方培林已经等了26年。“民间金融存在20多年了,这感觉就如同早已经上了车,一直苦等国家发给一张票。”言语间虽然有些无奈,但方培林却很乐观,“现在已经是最好的时代了,春天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