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6日讯社区小干洗店在客人来取衣服时,通常不看小票,而是“看脸”。其实,这样很冒险,万一看走眼,带来的损失可能是巨大的。这不,市区大南门阿英烫洗店的老板娘阿英近日就看走了眼,误给了12件洗好的贵重衣物。昨天,心急如焚的阿英打进热线,希望错拿了衣物的消费者在看到报道后及时跟她联系。
据阿英回忆,这12件衣物包括6件衣服,5条裤子,1床被子,是8月18日接的单子,送来的是位开车的男顾客。由于是熟客,对方并未下车,阿英数了下衣服,就接过来了,收了60元洗衣费,并告诉他两天后来取。8月21日,也是一位开轿车的男士坐在车内,向她示意自己是来取衣物的。阿英以为就是8月18日的顾客,就将这12件衣物交给了他。
直至近日,这批衣物的主人来取衣时,阿英才恍然大悟。可为时已晚,事主要求她尽快找到衣物,否则要她赔偿损失近万元。无奈的阿英只好向大南工商所求助,她称自己只是小本经营,无法承担这么重的赔偿压力。在工商人员的帮助下,阿英打进消费维权热线,希望通过商报,让错拿了衣物的消费者及时跟她联系。
像阿英烫洗店这样“看脸”不看小票的社区干洗店还不在少数。昨天记者走访了市区南站、桃源居等周边的几家小干洗店。接单后,它们大多只是简单地将衣物的件数和消费者的联系方式进行登记,最严格的也只是给消费者写一张小纸条。问及有无小票时,有店主回应称,一般到他们这里洗衣的都是附近小区的居民,因经常接触基本都已熟识,开不开小票没什么意义。与小干洗店不同,市区一些专业的洗衣连锁店,他们登记的衣物资料很详细,连衣物有无起球、磨损等情况都有标注,同时还向消费者提供打印出来的小票及收据单。
鹿城区消保委秘书长卢放认为,因为熟悉就不开小票的观念是错误的,没发生纠纷还好,一旦发生纠纷就难以说清楚。作为消费者,在把衣物交给干洗店时,一定要主动向对方索取收件凭证;社区干洗店在收件时应详细登记收洗衣物的信息,向消费者出具收件凭证并告知以此才能取件,在消费者取衣时一定要仔细核对凭证,这样不仅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据温州商报 曾云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