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小孩子,你懂什么!”过去家长总是这么说孩子。可是现在轮到孩子总说:“你是家长,你不懂!”父母倾其所能为孩子付出,为什么孩子不仅不领情,反而对父母越来越冷漠?上周末,近两百位家长在个性化教育品牌机构学大教育主办的“杭城非常家长分享会暨《寻找失落的钥匙》作者见面会”上,热议家庭教育的种种困惑。
家长也要“持证上岗”
最近在浙江各大新华书店上架即告售罄的中国个性化教育全景报告—— 《寻找失落的钥匙》一书作者,个性化教育专家萧斌臣用颠覆性的教育理念和真实生动的家庭教育案例引爆和解答了众多家长的困惑,让家长们从全新的视角审视当下的亲子关系。
萧斌臣历时两年,深入个性化教育一线,采访200多位个性化教育的从业者、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书中数十个生动案例不仅展现了目前教育的困惑,更关键的是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平等的沟通。”萧斌臣说,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总是以说教者的身份在对待孩子。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决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萧斌臣认为,如果想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就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多用拇指,少用食指;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告别抱怨,放弃唠叨;宁做农夫,不做木匠。
请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当一个好家长怎么这么难,这是很多家长发自内心的感慨。陈先生是特地从萧山赶来听讲的家长,对《寻找失落的钥匙》里的很多案例感同身受。他说:“今天的讲座颠覆了他之前十几年的教育理念。”作为一个教师,他一直在家里用“孔孟之道”教育孩子,在儿子眼里变成了一个“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说教者。
王蓓蓓是一个高一孩子的妈妈。“她已长大,有自己的思维了,已经不是小学初中时言听计从的乖乖女了。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这个问题已迫在眉睫。”她认为,讲座内容正中自己困惑很久的问题:“听了讲座,回家我仔细地看了《寻找失落的钥匙》。我觉得书里的很多问题,我也或多或少地有。讲得很好,放下做家长的架子,摆正做家长的心态,努力去做孩子的玩伴和朋友,学会顺其自然地引导,千万不要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
学大教育个性化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不是非黑即白,家长要找到融合地带,就是要针对每一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供适合的教育,才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以学大首创的个性化1对1教育模式已经极大满足了不同学生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