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摄
浙江在线09月06日讯数天之前,国务院下发通知称,由于一些地区蔬菜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依然偏低,流通设施能力不足,造成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宁波菜篮子基地情形如何?本报记者为此走上田间地头,进行调查和体验。
当市区的“白领一族”,在网上种菜、偷菜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来自江西的熊帅标和一大批“外地菜农”正忙着收割、种植青菜。
“全市90个菜篮子基地中的31个蔬菜基地,外地菜农挑起了大梁,至少有5000名以上的外地菜农,挥汗在13万亩菜地上。”市贸易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晚报记者。
市贸易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甬城菜篮子基地销售各种花色蔬菜14万吨以上,占全市蔬菜消费总量的17.7%,其中,绝大多数的蔬菜是由外地菜农种植、销售的。
这样一个群体,如何打理着这13万亩菜地?
昨天,记者来到市级蔬菜基地近郊姜山镇陈家团村。一到菜地,便发现不少菜农正忙着干农活,仔细一打听,300亩青菜地中,共有上百人在这里种菜,他们中绝大多数来自江西。
“每天4时起床,一直要干到太阳落山。不过,收入还不错,平均一年可赚3万多元。”熊帅标告诉晚报记者,去年,他从家乡又请来好几个帮手一起干。
为了能让市民及时吃上蔬菜,这些菜农大多将“家”简陋地建在田头——这样便于全天候掌握蔬菜的成长情况。
江北慈城半浦村村委会主任马福君告诉记者,村里的400多亩蔬菜基地,由上百名外地菜农承包,他们来自江西以及省内的金华、丽水等地,他们能吃苦耐劳,有的吃住就在田头。
对这些外地菜农而言,不仅能吃苦,伴随着市级蔬菜基地科学种菜水平的提高,不少“外地菜农”也跟上了时代步伐,介入现代生态农业。
“我们公司中70多个外地菜农,不仅学会了种子无土栽培技术,还在蔬菜新品种试种上大显身手。”昨天,宁波飞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飞称。
而对于叶飞而言,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种菜能手,他还引进了好几个来自山东农科院所的“种菜”专家。
市贸易局蔬副处的桑明德告诉晚报记者,今年以来,在镇海、北仑、象山、宁海、慈溪的大批蔬菜基地中,有上千名“外地菜农”加盟。
“外地菜农”的升级版生活图景
“超级菜农”一年可赚30多万元
整天耕耘在菜地上的我市5000多名外地菜农中,大都仍处于艰苦创业阶段。不过,记者在镇海庄市街道万市徐村遇到的来自三门县健跳镇大圹村的郑荣希,已然成为“超级菜农”——在1100亩菜地上,他带领着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外地菜农”,将市级菜篮子基地建设搞得有声有色。
尽管郑荣希这样的菜农在宁波还凤毛麟角,但他种菜的图景显示了现代农民的未来和现化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菜农住进空调房
快乐种菜乐融融
在郑荣希种菜的基地旁,他住的地方与常见的“外地菜农”情形大为不同,一排整齐的平房内,办公室、农药检测室、起居室、厨房大都装着空调,他还专门搞了一个供菜农业余娱乐的“棋牌室”。
“来宁波种菜已有7个年头了,刚来时单枪匹马,一家人承包了100多亩菜地,生活十分辛苦,尔后,靠科学种菜、种瓜果,菜地的产值已逾千万元,一家人年纯收入可达30多万元。”郑荣希称。
他的种菜团队来自五湖四海,有四川的、安徽的、江西的,还有三门等地的,他们中不少人同样过上了好生活。
菜价太低不好
菜价像“绿豆”也不要
镇海庄市街道万市徐村的蔬菜基地是市级菜篮子基地,一年至少要为市区供应花色蔬菜700多万公斤,一旦老天爷“风云突变”,菜农则需及时向市区批发市场等供菜。前不久,甬城下起大暴雨,本地青菜吃紧,郑荣希立即带领菜农起早贪黑割菜,一天要销售2万公斤。
“为了让市民吃到各种本地蔬菜,市贸易局等有关部门无论是资金补贴、科技扶助、销售渠道开辟上,都对我们菜农提供积极帮助,我们既不希望菜价仅卖两三角钱一斤,也不想让菜价像绿豆价格一样,一段时期一直往上涨。”郑荣希称,市民不感到菜价贵就好。
“超级菜农”一年如何能赚30多万元,光靠种菜卖菜得来的吗?在郑荣希的菜地里,记者注意到,往上看尽是葡萄,青菜“潜伏”在串串葡萄下——瓜菜套种,使郑荣希收入“一举两得”。
前几年,郑荣希的精品小西瓜与蔬菜套种技术,还上了中央电视台。
这几年,除种菜之外,他还喜欢交农科院、大学农业院系专家的朋友,一有空,就往上海、杭州跑,他的种菜伙伴说,勤奋好学是“芝麻开门”的一大法宝。
宁波晚报 记者徐跃年 通讯员 王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