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史无前例地开展了一场关于垃圾的论坛——第一届垃圾与文化研究论坛。这个论坛很有趣,来参加的不是垃圾处理专家,而是心理专家、环境学专家、艺术家和社会学家。
巴黎的简陋垃圾桶是什么意思
中国美院副教授孙善春说了他在巴黎看到的一幕:巴黎的确是个美丽的城市,但让我最吃惊的是在巴黎大街小巷,意外地看到了一些形状独特的垃圾桶,非常简单,用金属圆环把透明的塑料袋固定在铁架子上,大口朝天,垃圾就很容易丢进去,快装满了,清洁工再换一个新袋子。真叫人大跌眼镜。我觉得他们不是为了省钱。那些让人一目了然的垃圾让人根本无法回避。当时我就产生一个感触,垃圾是和我们共生的,为了环境,减少垃圾,人人有责。所以我觉得我们杭州要谈垃圾处理,就要倡导人们直面垃圾问题,通过文化来改变人的习惯,如何教普通人面对垃圾正确处理垃圾,这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从南极企鹅中毒说到垃圾文化
杭州市环保局自然生态处处长徐青山说,最近发现南极企鹅生的蛋都是裂的,一检验,发现农药含量超标。近些年的数据显示,南极积累的垃圾多达30万吨,令人喜爱的企鹅天天和垃圾为伍。南极的垃圾有废弃的电池、建材、实验和摄影用的化学物品以及厨房垃圾等,它们污染了当地的生态。我想说的是,你的垃圾随手扔,污染了别人,其实也是污染自己。地球是圆的,没有谁是一直处在上游。而要改变人对待垃圾的行为,就首先要从理念入手。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副处长张晓明说:缺乏垃圾处理的文化,就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前一阵我看到这样一幕,妈妈在边走边啃甘蔗,渣子吐了一地,女儿吃冰棍的纸也随手扔到地上。这样的行为可能影响三代人的习惯,包括女儿的孩子。所以最重要的是教育好孩子。
你的态度决定每天产生多少垃圾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理事长肖家保说,把垃圾和文化放在一块儿表面看起来好像很奇怪,其实并非标新立异。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容易做到,唯独减量化相当难。如果你每天产生1公斤垃圾,要让你减少到0.5公斤,这是相当困难的事。这里就有个文化和观念问题。只有人们真正认识到垃圾问题的紧迫性,才会在生活中表现出减少产生垃圾的行为。
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宋涛说,每个人都要产生生活垃圾,但你的态度可以决定你产生的垃圾量多还是量少。冰箱的东西过了保质期就坏了;点菜点得太多就产生了垃圾。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想一想,我有没有产生过不必要的垃圾?现在的快餐化生活,使垃圾的量也在快速增多。但地球只有一个,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紧迫感。
从“破窗理论”谈到防微杜渐
杭州市委办公厅副巡视员成方说,垃圾处理的文化宣传太重要了。有一种破窗理论,说一座房子如果一面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垃圾桶,人们不好意思把垃圾丢在外面,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浙江大学区域和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说,垃圾处理的文明要从小培养,当文化传播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经济学意义。让更多的孩子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垃圾,尽可能地少产生垃圾,未来的杭州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