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典礼上,盘峰小学学生在朗诵《论语》章句。
浙江在线09月29日讯9月28日是纪念孔子诞辰2561周年的日子。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孔氏家庙前人头攒动,锣鼓喧天。这一2006年5月直接由县级文保单位升级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的古建筑,首次大修后正式对外开放。
孔庙前的潺潺溪水几次更名,由桂川演变为如今的榉溪。溪边钟山之后坞,有一棵红豆杉昂然挺立,郁郁葱葱。这棵由孔子第47代孙孔若均与第48代孙孔端躬携带而来的树木,800多年后是否会发问:如今人们在纪念孔子时有没有想过,该纪念什么?
榉溪因何而来
北孔在山东,南孔在衢州。磐安怎么也冒出一个孔庙?
榉溪村村支书孔火春说,村里人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孔子后裔。据史书记载,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时攻占山东,曲阜孔林遭受兵戎之祸,孔子第47代孙孔若古和孔若钧兄弟俩随宋高宗南下避难。到临安(今杭州)后,孔若古和儿子孔端友奉孔子和夫人木像前往衢州,考虑到一时无法回山东,“权以州学为家庙”。所以,衢州有了孔氏家庙,被称为“东南阙里”,也称衢州孔氏南宗。
孔若钧父子随宋高宗赵构到台州章安镇(今属台州椒江市)后,孔若钧的儿子孔端躬听说孔若古父子已定居衢州,便辞别宋高宗赴衢州会合。行至磐安榉溪时,孔若钧病倒。他预感自己大限将至,示意孔端躬暂住几日。
想想这一路青山夹道、泉水叮咚,孔端躬不由萌生与草木为伴、农耕为生、归隐山林的意愿。就在此时,孔若钧一病不起,客死他乡。在榉溪停留期间,随身携带的红豆杉已生根发芽。孔端躬长叹一声———此乃天意,遂葬父于钟山之后坞,从此辞官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便有了现在的榉溪。
榉溪孔庙的历史
榉溪孔氏家庙坐南朝北,门口匾额上“孔氏家庙”四个字依稀可辨。由前后三进组成,建筑面积836.22平方米。家庙正厅明间木梁上雕着龙。“这是家庙与宗祠的最大区别。”磐安县文保部门专家说,家庙由帝王敕造,允许雕龙;宗祠是家人建造,不许雕龙。“榉溪孔氏家庙在成为国家级文保单位之前,都被认为是宗祠。”他说。
孔氏家庙最早建于南宋宝祐(1253~1258年)年间。元、明时期多次由朝廷拨款修建,家庙宏伟气派。清初,榉溪一带发生农民起义,朝廷派兵镇压,家庙毁于战火。后来,家庙由孔氏族人集资重建,虽然没有当年皇帝敕造的宏伟,但至今保存较为完整。
现存孔氏家庙由门楼、戏台、前厅、穿堂、后堂和两个小天井组成,通面阔21.50米,通进深30.30米。门楼采用三柱穿斗结构,戏台为轩阁式结构。前厅、后堂是五开间,招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这里的小天井地面全部用均匀的鹅卵石铺设,还放置了旗杆石。家庙里的柱石有宋、元、明、清四朝的式样,小小柱石记录了沧桑历史。家庙的后堂中间悬挂着“如在”两字的匾额,语出《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现在村里还珍藏着《孔氏家谱》、至圣先师牌位、吴道子画的孔子刻像拓本等。
被确认为孔氏家庙
800多年来,孔氏家庙多次遭受厄运。孔火春说,是村里付出种种努力,使得家庙保留至今。
“文革”时,村里人为了保住家庙,将牛腿、马腿等用泥土、石灰抹封。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轮流看护。“他们都手拿柴禾、木棍、刀具,只要谁敢上来敲砸,就上前制止。那些人也怕了,所以一直不敢动手。”孔火春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掀起建设影剧院的热潮。有村民说,家庙里有许多柱子,不适合放电影,干脆拆了建成电影院吧。又是村里老人抄起家伙,将其保留了下来。
后来,有老板要花5万元钱将其买下,移至其他地方。“连一万元订金都付了,但村民还是不答应,最后没有移建。”
榉溪孔氏家庙成为国保,与一位建筑专家的努力分不开。他就是洪铁城。
洪铁城于1996年6月1日第一次来到榉溪。他认为就建筑本身而言,衢州孔庙不如曲阜,榉溪孔庙不如衢州。但就文化价值而言,意义重大。
他开始了10年的考证。2004年,经省文物专家多方考证,榉溪孔氏家庙被确认为第二处孔氏南宗,为“婺州南宗”。同年12月,我国古建筑界三位泰斗罗哲文、谢辰生、吕济民专程来到榉溪,一致认定为孔子48世孙孔端躬后裔赐建的家庙,是孔子后裔在我国南方的另一个故里。2006年5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榉溪孔氏家庙在列。
传承圣祖家风
至今有882年树龄的红豆杉见证了家庙变迁。虽然年代久远,但在村里人看来,孔圣人的精神仍然深深嵌在每个人的心中。
磐安县农办主任孔令维是孔子76代孙。“从小我就知道,我们村里人都很讲诚信。”30多年前,父亲孔樟枝任村经济保管员,有村民向他交一笔10元的费用。但村民搞错了,交了50元。父亲发现后,连夜送回去,村民这才知道自己多交了钱。“这样的故事很多,让我们深深地领会老祖宗所讲的诚信是如何重要。”
孔火春说,孔子非常强调学习。崇文重教的传统在村里也是流传至今。“1983年以来,我们村里共出了300多个大学生,平均每年有10多个。”
最让孔火春自豪的是村里的民风纯朴。“谁家有什么困难,邻里都会相帮;谁家出门,忘了锁门,没关系,家里不会少东西。”他说,这样和谐的场景不正是孔子所希望看到的吗?
今天,我们怎样纪念孔子
昨天是孔子诞辰2561周年纪念日。山东曲阜、我省衢州孔氏家庙均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有人说这是“儒学热”、“国学热”、“孔学热”的表现,同时也有人心存疑问:今天我们怎样纪念孔子?如何看待这些热潮?浙师大两位专家接受了采访。
钭东星,浙师大教授,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留任中文系古典文学室,师从著名文学史家萧涤非。1982年调入浙师大,研究孔子30多年,著有《论语义说》。
汪显超,浙师大副教授。
问: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精粹是什么?
钭东星:孔子思想最核心的是为治理天下万事找到一条“和而不同”的可行道路。他承认位之上下财之贫富,认为不可能拉平,更不应拉大直至成为对立。他力求人世和谐,实行“和”的根本办法,首先明确君权宗旨:“君者群也”,“政者正也”,人君主持公正,以保仁政为民;财富制定“富不足以骄,贫不至于困”的限度为礼,再给予富而乐施、贫而不谄的道德风尚教育,从而达到社会“和而不同”的理想。
汪显超:孔子思想分很多方面,如社会政治、家庭伦理、思想教育等,但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维护礼制。
问:如何理解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
钭东星: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基本信念,这是建立在民族形成、生存、发展的全部历史之上的,具体表现会因时代条件有所改变,但民族根性不会丧失。孔子思想不是他一己私意,是民族心灵。批孔是民族灾难,党中央30年前已作了决议,合乎党心民心,不能否定。
汪显超:孔子思想的很多具体内容到了今天已不再适用,仍然有现实意义的是他的教育方法理论(注意,不是全部的教育理论),此外就是儒家教化思想中人应追求品德高尚这一观点。
问:有人担心所谓“儒学热”、“国学热”、“孔学热”有日益流行之势,你认为是否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钭东星:只有心热才是真热,局部皮毛升温,不足言热。从“五四”狂热地“打倒孔家店”至今近百年,尚未认真拨乱反正。许多人不知孔子其人其学的真相,不懂是最大问题。批是妄批,尊亦瞎尊,冷热都可能是胡折腾,不学不懂,优秀糟粕如何辨别?如提倡“孝”,而不看《孝经》,就要学生人人给年轻父母洗脚,这种瞎热正是糟蹋。我最大的希望只是,读点原著明白点原义吧,弃与取,懂了再说不迟。
汪显超:首先是要正确清理;其次是要择善而学。教育工作者尤其要眼光长远、博大,不能以一种狭隘的国学观以及实用主义的态度来传承国学,如果以为让小孩读《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就是在学国学,这是狭隘与无知,假如不先做思想甄别而推行“读经”,这无疑是一种荒诞的复古行为。
据金华日报 邵雪廉 金璐 陈一波 孔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