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嘉兴10月4日电 国庆假期,在嘉兴一家木业公司打工的欧阳蓉经常把自己关在宿舍,对着几页纸“叽里呱啦”。好奇的工友一打听,原来她正在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方言。
“这可是我的第二外语,实用得很。”老家在江西新余的欧阳蓉来嘉兴两年多,目前正在余新镇上的良友木业公司上班。她到嘉兴后,由于听不懂方言,经常闹笑话。一次,欧阳蓉向一位老农买菜,磨破了嘴皮子,菜农还是拿错了菜。
跟欧阳蓉一样,在余新镇上务工的新居民已有4万多,超过了本地居民。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要跟当地人打交道,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本地居民很多不会普通话,学一点方言能帮助新居民更好融入当地。
“会一点方言,就像掌握了一样秘密武器。”镇成校校长杨明是四川人,他对方言的重要深有体会。学校这次开出的免费方言班,聘请了4名退休语文老师任教,教授一些日常称呼用语及求职、就医、买菜、乘车等四种情景对话。这些老师还走进企业授课。将方言课堂“搬”进车间。
走进方言课堂,欧阳蓉与其他50位新居民挨坐一起,眼睛齐刷刷盯着讲台。65岁的黄志明老师正一字一句地教: “阿爸”、“亲妈”、“杜好佬”……学员们认真地大声跟读。黄老师教方言发音还结合当地的风俗故事,课堂上时常欢声笑语。
来自安徽安庆的杨术森听得特别认真,他是镇上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我在招聘一些上年纪的当地人时,沟通是个大难题。”通过几次方言班的学习,杨术森如今已能进行简单的会话,“这个班办得太及时了,如今工作顺手多了。”
方言为新老居民搭建了沟通桥梁。湖北人鲁兴梅坦言“以前工友聊天自己想插句话都很难”,她所在车间工友本地人居多,平时大家习惯用方言交流,让她“倍感冷落”。现在,她在车间里时常用“蹩脚的方言”主动请教,工友都十分热心地指点。
为了将方言班办出特色,让更多新居民掌握“第二外语”,杨明正跟老师一起收集、整理方言教案,集册成书,方便新居民捧书自学。“到时,嘉兴肯定会出现不少说着一口流利方言的新居民。”杨明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