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纯粹的人想专业的事
葛志军 浙江省劳动模范、衢州晚报编委、高级编辑
专业背景和生活经历决定了我习惯于仰望星空,以一种理想主义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从教师转行新闻,18年摸着石头过河的从业经历,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份事业。
体会之一:做纯粹的人,坚守职业良心
从业18年,我收获了与平常百姓交往的友谊,收获了读者对一名记者应有的尊重,也收获了在新闻这片领地里洒下汗水后比一般人多收的三五斗粮。
有一次,我收到一封来自江山某镇的群众来信,反映该镇某村村干部涉嫌贪污公款,利用职权谋私利。在调查过程中我顶住了相关方面的压力,与当事人双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向当地政府部门核实情况,并拒绝了当地政府的宴请和同学、朋友的说情,依据事实情况,递交了内参。不久,相关部门查实情况后,对人员相关作出了处分。“记者只有说不出的真话,但绝不说假话,如果必须说假话,也绝不擅自编造。”做到这点很难,却是新闻工作者的良心所在。只要“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着眼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再难的舆论监督也能体现它的传播价值。
道德文章的背后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相对固定的社会价值观和新闻职业道德标准。做一个纯粹的人,就会少受些世俗的牵扯,多点作为一名职业新闻人对道德底线的坚守。
体会之二:想专业的事,寻求创新灵感
无论干哪一行都要干得专业,只有专业才能赢得尊重,只有专业才会有所收获。
因为半路出家转行新闻,专业知识的恶补花了我五年左右的时间。1998年10月,我有幸成了衢州晚报创刊团队中的一员,但这一调整又意味着我前5年所积累的采写编经验需要转型。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并努力去求解:一是新闻策划创新思维,二是重大主题报道的晚报模式。从2003年我接受主持第一个新闻策划活动以来,至今先后主持和参与的衢州晚报各种新闻策划活动已达四十多次。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主题报道中,衢州晚报共推出五大系列五十个专版,各系列平台、渠道、载体各具特色,紧扣改革开放这个大主题,整个报道浑然一体。尤其是“农民画里看变化”系列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评为当年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
新闻需要脚下功夫,但也需要用脑思考。只有时刻想着专业的事,才有可能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新闻,找到新闻策划的灵感。
体会之三:抓点滴积累,提升职业素养
记者每天与多少新闻当事人擦肩而过,与多少新闻事件同经历同感受,如果能让自己每天匆忙的脚步稍作停留,就会发现有很多事值得记录,这些记录对个人是一笔财富。从1997年,我在《新闻实践》杂志上发表了自己从事新闻工作以来的第一篇业务论文起,至今已先后在国内省级以上业务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23篇,另有11篇获奖。2006年我出版的《新闻策划思维与方法》一书,总共26万字,基本是根据那些平时积累的小卡片整理而成的。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新闻竞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下的新闻职业不一定要有像前辈们那样苦行僧般的磨难,但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依然是对新闻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的最起码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纯粹起来、专业起来、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