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1日讯昨天,晚报刊发了有关一次性餐具暗访文章,对于饭店提供的塑封“消毒餐具”,能否得到关于安全和卫生方面的保障,引起了市民广泛关注。许多读者来电,认为这是目前一个没有政府部门有效监管的行业,又是市场广阔且暴利的行业,讲述了许多“放心餐具”不放心的故事。记者继续追踪调查。
“有偿碗筷”风靡中小饭店
昨天中午11点至12点,记者花了近1个小时,先后走访了台州经济开发区康平路、东商务区及商业街等30多家中小餐馆,除两家是餐馆自己提供餐具外,其余的都得让消费者花费一元钱,一次性使用塑料薄膜裹着的“消毒餐具”。
“能放心吗?但没办法呀。”
“有没有真正消毒,谁知道,我们又看不见。”
“我家里还放着一套里面发霉的餐具,很想找厂家说话,想想麻烦,算了。”
走访中,许多消费者抱着既不放心,又无奈的心理。在某市级机关上班的林先生告诉记者,今年5月,他在康平路一家排档就餐时,服务员提供了一套“放心餐具”,透过包装薄膜,可清楚地看到里面碗底有一大块发霉的东西。
“像许多小虫子在爬呢。”林先生说,当时还特意拍了照片,准备找厂家说话,结果打了几个电话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据记者了解,单在开发区内,各种餐馆200家左右,除高档饭店和特别小的饭店不使用这种收费餐具外,其他饭店绝大部分都在使用。
据介绍,上档次的饭店不使用这种餐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饭店自身有清洗消毒设施,能保证餐具的卫生;同时,塑料包装的餐具外观上不上档次,所含件数也不一定符合吃各种菜式的需要。另一方面,那种特别小的“大碗面饭店”,则因为多出的这一块钱往往不为消费者接受,无法使用。
“红外线多重消毒”就是用水冲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一次性餐具,在其外包装上都有一个共同说明:红外线消毒。也就是说,“消毒”是这种有偿餐具的最重要一道“关”。
那么,真的进行红外线杀毒吗?
昨天上午,根据餐具包装袋提供的地址,记者在开发区内,继续暗访了一些餐具消毒企业。
在靠近洪家街道的一家餐具消毒加工厂,记者见到了这里的负责人。据他介绍,他们这里餐具消毒有严格的程序,使用过的餐具经过处理后都能够达到卫生标准。但是记者同时在现场看到,加工车间里到处污水横流,冲洗餐具的水池里的水颜色浑浊难辨,一只小狗正在没有清洗的餐具中间寻找食物,清洗好的餐具上不时有苍蝇飞过,整个加工车间臭味扑鼻。而正在进行餐具包装的工人既没有穿工作服也不戴工作口罩。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许多餐具消毒单位都设在一些居民区内,非常隐蔽,同时对陌生人的来访很是警惕。据了解,除极少数公司投入相当的资金设备,清洗消毒合格外,大多数所谓的“公司”条件简陋,既无合格设备,连起码的自动洗碗机也没有,就是水涮一下装进塑料袋。
因此,在这种状态下,洗出来的餐具卫生与否,就只有一个“良心”把关了。
饭店间轮换流转风险大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家餐具清洗公司,一般要服务七八家至二十家饭店,每个饭店的餐具周转量在二千套左右。一家饭店餐具卫生不合格,影响的仅是这家饭店的顾客。而如果一个餐具清洗公司的餐具不安全,由于餐具在各个饭店间轮换流转,它的影响范围将扩大若干倍。
“这样,如果一套餐具有传染细菌,就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了。”市工商局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消协工作人员说。
他告诉记者,这类餐具的另一个隐患来自其包装物——塑料。塑料有很多种,性能及化学成分各不相同。餐具塑封之后,还有一个在150℃温度下热收缩的程序(使包装绷紧),这一过程会加速毒物释放。
据台州晚报 许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