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红木原料和红木家具价格的节节攀升,一些商家运用偷梁换柱、混淆概念等手段蒙骗消费者。前不久,一位消费者花了8万元在上虞买了一套标称红酸枝的家具,还是通过熟人介绍购买的。据说当时卖家拍了胸脯保证是红酸枝,结果鉴定出来是风车子属木材,也就是皮灰,和红木根本就不搭边。
近来针对假冒红木家具的投诉不断增多,昨天,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红木家具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小心杭城红木家具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
今年9月初开始,浙江省消保委联合浙江省家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对杭州6个家具市场的54家红木商铺进行消费调查,品牌主要涉及广东、江苏、北京和浙江等地的企业生产的红木家具,如浙江年年红、香港美林等。调查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杭城主要红木家具市场的销售标签标注情况;二是杭城市场销售的红木家具主要材种情况。
经调查发现,目前杭城红木家具市场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瞒天过海,主要体现在对消费者掩盖或隐瞒真相上,具体表现形式为标识标注不规范、销售人员宣传不正确和辅料及使用部位不标注。
根据规定,红木家具销售标签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地、生产厂厂名、主料、辅料、漆质、质量等级、产品标准编号、配套件数、计价单位、销售价格。但很多商家在实际操作中对标准规定的内容少标或不标。比如产品标准编号,此次调查的商家均未按标准要求予以标注。
很多红木家具销售人员为了推销产品,暗自杜撰红木知识,向顾客推销时进行不规范介绍。此外,销售人员在对顾客介绍材质时,往往使用的是俗称,俗称是没有标准规范的,卖出后一旦客户对材质提出异议,则很难以此名称为依据来解决纠纷。
二是混淆视听,这主要体现在对家具材料的虚构、事实扭曲上,具体表现形式为非红木类木材乱“傍”红木名但不明示为非红木进行销售,这些都是商家为了利于销售,利用消费者缺乏关于木材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来源渠道不畅通,在销售宣传时有意隐瞒“非红木”真相,给消费者造成“红木”错觉。
三是以次充好,这主要体现在同类不同种木材的混用上,具体表现形式为用较差的材种混充较贵的材种。
四是以假乱真,这主要体现在用非红木冒充红木卖、边材用于制作红木家具。
针对目前杭城红木家具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浙江省消保建议:市场应严把企业准入市场的关卡,特别是在诚信度和质量方面;监管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红木家具市场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标签标识、边材使用状况、商家诚信程度、材种和标称材种的符合程度等影响消费者权益的方面加强监管。
广大消费者在选购红木家具时,应先关注标签和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基本原材料情况、质量符合情况、有害物质含量情况和使用保养情况等;可请经验丰富的人士做参谋;向经销商索要木材进口单据等相关证明材料来验证木材的身份;正式购买前可委托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进行鉴定或要求经销商出具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检测报告。据每日商报 记者 方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