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小南门坦前,一位市民在自家店门口种植了二十多盆“盆栽蔬菜”,不时引来一些市民观看。郑之越 摄
浙江在线12月08日讯有人说,是贴着无公害、绿色标签的蔬菜;也有人说是“盆菜”——一种新兴的“盆栽蔬菜”。
“盆栽蔬菜”是什么呢?就是把蔬菜种在花盆、木盆里,你可以亲眼看着蔬菜生长,想吃的时候就可以当场摘下。
如今,“盆栽蔬菜”不仅走进市民家中,还有酒店将“盆栽蔬菜”请上桌。对此,支持的人说,享受种植乐趣之余还能吃上真正的绿色蔬菜,怡情又健康。但也有人调侃,种上半个月才吃上一餐,纯粹是吃饱了没事干。
重在怡情不重吃
在市区小南门坦前一家杂货店前的空地上,整齐摆放着20多盆大大小小的“盆栽”。仔细一看,这塑料桶、花盆、木盆里种着的可不是花,而是形状各异的蔬菜,有的已经成型,有的刚露出苗头。
见有人“欣赏”,一位阿婆从店里走了出来。她说,这些菜是自己种的,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主要是菠菜、芥菜和蒿菜。以前也种过丝瓜、苦瓜、茄子、香菇菜等,不过现在天气变冷了,就换了菜种。
“挺方便的,一天浇水两三遍,用的都是洗东西剩下的水。”阿婆边说边转身拿出自己的种菜成果,原来是一把带叶子的生姜。阿婆说,这是自己清明节时种下的,烧菜味道可好了,而且姜上叶子还可以用来泡茶,一举两得。
因为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难免会招惹虫子,阿婆的一些蔬菜叶上已经有虫咬的痕迹了。不过对于“收成”,阿婆倒是无所谓,“成熟要两三个月,就这么几棵,成熟一次吃一顿”,阿婆说,主要还是一种乐趣。
种子多选“不娇贵”
人民西路湖滨东楼一带,开着10多家卖种子的店。记者了解到,来这里买菜种的,以经销商或农户为主,也有市民光临,但买的量不多。一位经营了20多年小店的店长说,现在菜价上涨,市民又担心蔬菜喷过农药,就有一些人跑来买种子,自己种。目前每天都有10多位市民来买种子,一包一两元,可以种上10来盆。
记者从这些店里了解到,一般店内出售的品种有四五千种,而市民常买的只有10来种,是一些容易种植、不娇贵的蔬菜,如香菇菜、菠菜、芥菜、茄子等。
对此,一家种苗店的负责人认为:种植蔬菜局限性大,市民只能选用泡沫箱、盆子进行种植,一般摆放在阳台、顶楼等处,空间有限;技术有限,市民基本只能种植叶菜类,这些不需要技巧,像对土地、季节要求较高的瓜类种植就不太容易搞定;耐心问题,目前种植蔬菜人群多以老年人为主,纯属打发时间,很少人真正是为了吃而种菜。
现割现炒上酒桌
除了自家种菜外,如今也有酒店将“盆栽蔬菜”作为菜品销售。苍南农户李先生说,他为市区和平阳的七八家酒店提供“盆栽蔬菜”。他销售的主要是娃娃菜、甜菜、大白菜、生菜、油冬菜等,至少要养上半个月。
入口处摆着两盆鲜嫩欲滴的“盆栽菜”,点菜区里放着各式各样盆栽菜的样品,这是平阳岛屿人家海鲜楼两个多月前推出的。这里的盆栽菜被称为“农家青菜”,据了解,一盘“农家青菜”价格在18至22元之间,通常3盆盆栽菜可以炒2盘。而市场上批发的蔬菜,一盘则卖15元。
“市场上买的菜,放几天容易不新鲜,这样的盆栽菜现割现炒,口感更好。”该海鲜楼负责人方茜茜说,店里每天要有七八十盆盆栽菜满足市民的需求。
虽然盆栽菜是绿色食品,具有环保、卫生等特点,但它也有不可避免的受限因素。方茜茜说,一是种植时间问题,青菜生长时间长,产量不大,容易导致供不应求。二是容易受季节、天气的影响。前几天下雨,海鲜楼就暂停了盆栽菜的销售,因为蔬菜搬进搬出不方便,而且受雨水侵袭也不太好。方茜茜说,现在店里也直接将盆栽菜卖给市民,不过买的人不多。
“感觉一盆还炒不了一盘菜,又不一定养得起来。”市民王先生摇了摇头。市民陈先生则说:“不是自己养的,谁知道是不是临时放在土里的。”
马路两边不适合
除了自家的阳台、门前,一些市民把种植场地瞄向了马路边上的绿化带。11月初,市区新木材市场一带的马路边上出现了“迷你菜园”。
温州市农业站副站长邹文武说,目前市民种菜,更多出于兴趣爱好与娱乐。要想依靠种菜而解决全家吃菜的问题,从精力投入、经济产出上说,是不划算的。而且对于场地问题,一些市民选择在马路边、绿化带上种植蔬菜,是不适合的。因为汽车带来的尾气污染,可能会影响蔬菜的质量。其次,酒店里选择“盆栽菜”,也是一种对于食品安全的追求,至于价格,则是消费层次的问题。
他建议,如果市民想种菜,可以选择自家阳台、屋顶等处,种植一些生长周期较短的叶菜类,只要阳光充足,效果不会比田里的差。
据温州都市报 记者 项丹妮 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