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造血"帮扶手拉手 衢江63%低收入农户摘去贫困帽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江在线12月10日讯3年时间,2.63万户低收入农户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的省定低收入标准线。63%的低收入农户摘去贫困的“帽子”,迈向小康生活的步伐坚定有力。

  山还是那片山,人仍是这群人。生活,因何而改变?衢江区委书记朱建华一语道破:“造血”帮扶手拉手。自2008年省委、省政府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以来,省、市、区各部门与社会各界,以产业开发、下山搬迁、社会救助、区域协作等载体,不断开创有衢江特色的“奔康”之路。

  政府主导农民脱贫增收步伐快

  年人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有41750户128511人,占全区总人数的36.5%,特别是乌溪江库区低收入人口占比更是高达74%。2007年底的这组调查统计数据,让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十分揪心。

  衢江和发达地区相比,最大的差距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衢江落后在山区、落后在分散,穷在山上、苦在路上、难在农民增收上。客观分析区情,该区将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缩小城乡差距、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步伐,作为重点工作、创新工作,年年专题部署,深入实施帮扶项目。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一张关爱低收入农户的“帮扶网”,在全区编织开来。

  “养一只土鸡能赚75元左右。”看着眼前正在啄食的一只只土鸡,举村乡洋坑村的翁天英笑了,2008年政府免费送来20只鸡苗,年增收约1500元。当年,衢江区便为湖南镇、岭洋乡和黄坛口乡等地的低收入农户,免费提供土鸡苗16万只,扶持土鸡养殖,使每户农户增收1000多元。

  送猪、送苗木……只要条件允许,农户有养殖积极性,帮扶单位就会不遗余力帮扶支持。3年来,以杭州市政府为组长单位的14家省级结对单位,实施帮扶项目134个,到位资金1214万元;市、区相关部门实施帮扶项目286个,到位资金613.72万元;5177名市、区、乡镇干部结对6825户低收入农户,全方位推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实施基础性项目促农增收。在莲花镇月山村、润峰村的现代农业园区,流转土地3400亩,投入32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农业龙头企业10多家,当地380多名农民在园区务工,人均月工资收入1500元。

  500公里的林区道路,降低了农户毛竹、林木等生产成本;累计实施示范整治村246个,60%的村新建饮用水工程,90%以上的村集中处理垃圾,康庄工程全覆盖,不断改善提升了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培育产业

  农民创业致富热情高

  在黄坛口乡茶坪村,药王山脚下“农家院”的老板娘徐雪莲忙里忙外。随着村里开发旅游经济,一拨又一拨的城里人进村游玩,她家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红火。

  距衢州市区35公里,茶坪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尽管有着丰富的山林和旅游资源,但很长一段时间,村民们守着“金山”过穷日子。

  随着上级部门帮扶力度一年比一年大,茶坪村开始做足生态产业文章,种植新茶、改造低产茶园140亩,种植高山蔬菜203亩,发展食用菌40万袋,新建高效竹林示范基地1000亩,还有10户经营农家乐。今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望增收1000多元。

  立足小山村,发展大产业。该区因势利导,加快破解山区、库区群众增收乏力困境,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业,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

  培育产业缺资金,衢江区还探索出农民融资“华家模式”、信贷担保新机制、村级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服务机制。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区累计为5833户低收入农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0508万元,帮助农户发展畜禽养殖260万只,新建和改造农业产业基地1.2万亩,年户均增收3000元。

  在杭州市等单位帮助下,投资140万元在湖南镇白坞口村,建起占地660平方米、配套200吨冷库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今年10月6日,市场建成,实现当地农产品本地收购、统一外销,库区优质农产品的优势,终于转变为直接带动农民增收的商品优势。“已收购板栗800多吨,支付收购款近600万元,节约农户销售成本9万元。”市场负责人毛方华说,冷库保鲜延长销售时间,每公斤板栗的价格,提高了2元多。

  产业,是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的支撑,更关系到增收“造血功能”的增强。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该区建起10个千亩特色农业精品基地、30个主导产业示范片、60个产业特色村、100个特色产业示范点,产业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800元。

  异地转移

  农民下山致富路子宽

  3年前,湖南镇岩家山村的王鹤,住在高山上,买点生活用品要到10多公里外的集镇上。由于山上资源难变现,一家三口一年收入不过1万元。自从搬迁到廿里脱贫小区后,夫妻俩进工厂务工,每月有5000多元工资,女儿在廿里小学读书,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从住破草房,到搬进楼房;从肩挑背扛,到车来车往。”让世代住在山上的群众,搬迁下山,过上了过去不敢想的生活,这得益于农民异地转移工程。3年来,在靠近城区的廿里镇、云溪乡等中心乡镇、中心村,该区已安置山区库区群众5000多人,整体搬迁自然村90个,整理腾退宅基地717亩。

  移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齐头并进”,全区每年培训农民1万人以上,转移就业6000人以上。

  建设下山脱贫小区时,同步规划、建设、启用来料加工场所。全区8个山区库区安置新村,建了以来料加工为主的村级物业用房6000平方米,村均集体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建成1000平方以上规模来料加工点12处,形成袜业、饰品、编织等八大区域特色来料加工基地。至10月底,全区今年已发放来料加工费收入2.35亿元,从业人员从2007年的2.5万人发展到4.41万人,人均增收4800元。

  农民下山后,共享便利的交通、生活等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致富信息更为灵通,加上政府部门的技能培训,或进厂务工,或开店经商,创业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曾经的贫困,让低收入农户难以享受先进的文明成果。今天的发展,要让衢江每位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阳光。”朱建华表示,将不遗余力地关爱低收入农户群体,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和水平。

  (据衢州日报 记者 严雪丰 通讯员 胡小飞)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衢江警方成功破获有史以来最大吸贩毒案件
·听信骗子“画符消灾” 衢州一橘农32800元被骗
·“单打独斗”or“抱团发展” 网友热议衢州小吃
·衢州市领导干部任前公示通告
·年关来临车市热闹 衢城小排量车销售激增货源吃紧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