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剪刀好在哪里?很多人会说锋利。那为什么这么锋利?其实,和它独特的锻打工艺有关。
仔细看张小泉剪刀,有没有发现刀刃和刀身相比,显得白一点。
老早以前,中国人制剪刀,都用铁打。但张小泉发明了“嵌钢”工艺,就是把一块钢条镶嵌到铁块中,再在高温下融合,钢做刀刃,铁做刀身。钢比较硬,所以做出来的刀刃,非常锋利。张小泉剪刀的刀刃比较白的部分,就是嵌进去的钢。
据说,以前张小泉做剪刀时,选的钢一定要是来自浙江龙泉、云和的好钢,并用镇江特产——质地极细的泥精心磨制,使剪刀光亮照人。
想看看张小泉的嵌钢工艺吗?前不久刚开出的杭州手工艺活态展示馆里就有,从试铁、试钢到嵌钢、锻打、淬火、磨制、打轴眼、合脚(弯剪刀把环),一整套张小泉剪刀制作的独特工序,在那里可以看到。
手工艺活态展示馆在拱宸桥西侧的工业三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南侧,馆里汇集了杭城诸多特色手工艺。
一个星期前,我们介绍了其中的王星记扇子制作,这回,带大家看看张小泉的剪刀是怎么做出来的。
钢铁分明的好剪刀
在展示馆现场表演的是一位白发老人,他是张小泉剪刀的传人——施金水。老人家快80岁了,15岁进张小泉剪刀厂,这些年一直从事剪刀锻制,能手工制作二十多种产品,2007年被国家评为张小泉锻打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他现在当然不亲自抡大锤了,但还是会手痒痒去磨几把剪刀。你要是问他,张小泉剪刀好在哪里?他会马上拿出一把新磨的剪刀,举到你眼前,说:“看到没有,刀刃和刀身之间,一道白线,这就叫钢铁分明,张小泉特有。”
剧作家田汉,1966年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曾写下一首赞美诗:“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
施师傅说,他自己就用了一辈子的张小泉剪刀,的确锋利。
据说一次剪刀评比会上,有人把40层白布叠在一起,用各种剪刀试剪,只有张小泉剪刀,张开利嘴,“咔嚓”一声,一次剪断;连剪数次,次次成功。再检查刃口,锋利如故。
还有一次,香港一家广播电视公司做测试,用一把张小泉剪刀,一次剪断了70层白布,刀刃不缺口;接着又剪掉一层薄绸,不带丝。
师傅靠眼力判断火候
手工艺活态展示馆里,张小泉剪刀锻打,在一个玻璃室内进行,以防锻打时,火星溅出来伤人。
张小泉手工制剪共有72道工序,最开始的就是试铁、试钢,把原料经过炉火加温后,放入水中冷却,再通过锤子锤打,断裂的则为钢,不断的则为铁。
再接下来就是嵌钢了。镶嵌时锻打温度要求在1200℃左右,但老底子没温度计,火候把握全凭师傅一双眼,发现火光到“洋洋红”,就说明钢材已达到融化的临界温度,刃口钢和刀身铁完全结合。火候把握不好,直接影响到剪刀质量。
淬火的温度要比锻打时低,火光颜色有点像杨梅颜色就行了。淬火时要刀背先入水,如果刀刃先入水的话,薄薄的刃口就容易断裂。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剪刀经过淬火后,可以使刃口的钢材料,性能更佳。
现场手工做出来的剪刀,都放在一旁卖,也可以预订做剪刀。
手工艺活态展示馆每周一闭馆,每周二到周日的9:00-17:00(节假日除外),都可免费参观。
公交:70路、61路、63路在登云路小河路口下车,沿小河路向北行约600米;K1路车在小河路登云路口站下车,沿小河路向北行约500米。
水上巴士:在拱宸桥码头下,翻过拱宸桥到桥弄街即是。
自驾车:从莫干山路进入小河路,或由上塘路拐至登云桥,翻过桥后进入小河路;再往北约500米。可在中国扇博物馆停车场停车,地上、地下共有60个停车位。
据都市快报 记者 陈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