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走进浙医一院肾病内科病房 24小时亲历护工的艰辛
·乡村微日记:山村见闻 山风,吹来村民心愿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夜宿乡村 “追”支书说富路
·"我在寻找幸福" 杭州外来务工人员郭祥勤的诗意人生
·温州乐清农村特殊家庭孩子呼唤亲情的温暖
·他们像黑土,干的活又脏又累 跟着环卫阿姨扫街记
·【走基层】渔民章纪福的平安信号 24小时开机 保持通话
·【走基层】下海29年终于买了条大渔船 船老大却有了新烦恼
·POS机进山村 农民足不出村就可领取养老金
·致富梦 满山乡 推荐微博:《乡村微日记》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乡村微日记:山村见闻 山风,吹来村民心愿

记者董旭明在村民的指导下挖蕃薯。何苏鸣 摄

  浙江日报讯 (记者 金梁 陈栋 徐齐 陈潜  李扬 徐贤飞 陈宁 解亮 何苏鸣 董旭明 李茸 杨丽 )

        想帮乡亲卖蔬菜

        记者 金梁 陈栋

        9月8日 衢江举村乡茶山村

  今天一早,老书记卢显文带我们上山,去看看种高山蔬菜的汪孟喜。

  57岁的汪孟喜,两个孩子都在城里打工,夫妻两口子住在山上,每天忙着屋前的蔬菜地:2亩辣椒,半亩生姜。

  老汪说,在这个海拔500多米的山村,种高山蔬菜明显比毛竹、橘子要好。普通辣椒市场才2.8元一公斤,高山辣椒批发价是4.4元一公斤,零卖要9元。生姜收购价只有3块多一斤。

  想起城里超市的有机蔬菜,卖得那么贵,我们都有了一种冲动:想把这里的高山蔬菜运回杭城,帮乡亲们也卖个好价钱。

        靠天吃饭难致富

        记者 徐齐 陈潜

  9月8日 文成周山乡周垟村报道

  今天是村里猕猴桃开始采摘的日子。吃过早饭,我们直奔猕猴桃种植基地,跟种植户刘国林一起采摘丰收的果实。

  漫山遍野的果树上,一颗颗硕大的猕猴桃挂满枝头,我们拎着篮子,迫不及待地冲向那一颗颗“大桃王”。

  “不是越大越好,扁平的才最甜呢!”看着我们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扫荡阵势,刘国林赶紧过来指导。

  现年33岁的刘国林,4年前承包了这片近30亩的猕猴桃林。然而,刘国林的致富梦并没有很快实现。前两年,几场大台风把快成熟的猕猴桃吹落一地。今年还好,受台风影响小,产量提高了不少。

  “以前三四块一斤的,今年能卖到五六块了。”刘国林对我们说,要是猕猴桃也能保险,就不用再看老天脸色过日子了。

  老人多点零花钱

  记者 李扬 徐贤飞

  9月8日 磐安安文镇东川村

  这几天,丈夫上山采香榧去了,蔡彩娥总是一个人在家吃饭。

  我们与她拉家常。蔡阿姨热情地拿屋前种的丝瓜、南瓜,还有腌了三年的腊肉来招待。

  蔡阿姨膝下两女儿都已出嫁了,每月来看两老两三趟,带吃带穿的。每年的收入就看这段时间的香榧了,大概在6000元左右。

  蔡阿姨说,现在每月最大的开销,是她买治风湿病的药,早晚各两粒,一天8元。加上话费、电费,一个月开销300元左右。当我们听到,这每月开销里面,零用钱只有10元,简直不敢相信,不知道他们两位老人是怎么花的。

  外出开支能少些

  记者 陈宁 解亮

  9月8日 景宁大漈乡小佐村

  今天,我们遇到了在地里干农活的村民严帮炎。43岁的严帮炎不常住村里。

  2005年,他儿子要上学,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他带着妻儿到大漈乡西二村,租了6亩地,从此一家人靠种植茭白为生。6年过去,大漈的茭白远近闻名,严帮炎种茭白每年能维持2到3万元收入,一家人生活虽然有了保障,但与本地的茭白种植户相比,租地、租房,定期往返两个村子等,开支很大。

  在大漈乡,像严帮炎这样到租地种植茭白的小佐村民有20多户。而在聊天中,我们也明显感受到,他们这个群体的生活压力要大得多。

  紫薯价格再涨点

  记者 何苏鸣 董旭明

  9月8日 常山新昌乡新峰村

  天刚蒙蒙亮,我们跟着扛着锄头的王庭旺出发了。昨天有人向他订购了30斤紫薯。看着老王一锄头一个准,我们也想抡抡锄头,把藏在地下的紫薯挖出来。

  看上去很简单的动作,真做起来可不容易。明明“瞄准”了,稍微用点力,锄头就偏了,不是空刨了一点土,就是把紫薯拦腰斩断,这可就被我们糟蹋了。破了相的紫薯不能卖。

  “这个要有技巧的。”老王实在看不下去,只得手把手地教我们,两只手要一前一后,把锄头捏紧了,不能在手里晃着,那样使不上力,也把不准方向。其次抡起锄头,手和腰要协调,一起动。

  天哪,这么难?这哪里是在挖紫薯,简直是在打高尔夫吗?

  对我们的大呼小叫,老王笑笑。

  他说,紫薯是这几年村里新找到的增收点。去年1元一斤,今年希望能再涨一点。

  他身后,那一堆新鲜的紫薯,就是他的希望,也是这个村的希望。

  家门口挣辛苦钱

  记者 李茸 杨丽

  9月8日 开化长虹乡虹桥村

  清晨6时,我们跟着村里人,来到茶老板吴启顺的茶园里采茶。

  要在漫山遍野的绿色当中,寻找一颗颗最嫩的叶芽,刚摘几分钟还觉得很新鲜,不久就眼花手酸,马上就被一起采茶的村里人甩得远远的。眼看着别人的筐里面渐渐变绿,而我们的筐里还只有一点点。

  中午11点半,大家排着队,每人手里提着一筐刚刚采下来的新鲜翠绿的叶茶。吴启顺麻利地过秤、报重量,他妻子则按照12元一斤的价格,用计算器算出工钱,现场发放。

  “邱金仙,3斤6两,43元2角。”“余爱军,2斤6两,31元2毛。”

  每个拿到钱的人喜滋滋地点完钱,往口袋里一揣,急急地往家赶。家里人还等着烧中饭呢!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湖州电力局电力设施保护知识进乡村、到现场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夜宿乡村 “追”支书说富路
·乡村儿童爱读新书
·乡村儿童爱读新书
·金秋到天目山相亲去 “乡村相亲大舞台”10日开始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