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是当下主打绿色能源之一,浙江一家造太阳能设备的高科技企业去年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最近,却因不当生产引发周边环境污染,由此导致了一起群体性聚集事件。
昨天下午,嘉兴海宁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宁市常务副市长沈向宏说,上市公司浙江晶科能源公司污染环境引发的群众聚集事件已基本平息。
9月15日至17日,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部分村民因环境污染问题,连续3个晚上在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门口聚集。事件发生后,海宁市委、市政府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处置,全力稳控事态。
18日和19日两天,袁花镇生产生活、治安秩序正常,民众情绪趋于平稳,后续处理事宜正有条不紊进行。
今年4月,海宁市环保局就发现了晶科公司的污染行为,并当即发出整改通知,次月对其立案调查,之后还作出过行政处罚,但至今晶科公司的整改仍未完成。
海宁市环保局负责人说,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投产以来,按环境评价要求建起了环保设施,但管理不到位,污泥清运不及时,污泥被雨淋后,进入了河道,造成河水氟化物含量严重超标致鱼死亡。
环保部门对晶科公司开出罚单:罚款47万元;责成企业按照环保要求扩建规范的固废堆放场所,扩建应急池,梳理完善雨污管网系统,改造提升设备,解决废气问题;向企业派出驻厂监管员,并请村民代表监督企业停产整改;责成企业疏浚受污染河段,将受污染的河水抽入污水管网处理。
海宁市警方透露,此次事件中,部分人员趁机实施“打砸”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为此,警方坚决予以制止,并抓获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
截至9月19日20时30分,海宁市公安局依据初步调查掌握的部分人员的违法犯罪事实,共刑事拘留14人,行政拘留17人,对其余100名情节轻微人员进行法制教育。被拘留的31人多为红晓村以外村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
海宁经贸部门说,海宁将提高光伏太阳能企业准入的门槛,在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严格控制。
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的设备称作光伏电池,其主要原料是不污染环境的多晶硅,不过,生产电池时,在一道名为“制绒”的工序中需使用有毒的氟化物。
这道制绒工序,是将太阳能电池的硅片浸入含有氟化物的化学液体中,让硅片表面变得粗糙,粗糙表面会减少对太阳光的反射,有利对光能的吸收。
据都市快报 记者 王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