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消防战士苦练体能 一天只睡两小时磨的是意志
·青田最“平凡”邮递员 独自行走十二年
·民间艺术进校园 湖镇初中全校同乐共继地方传统文化
·软硬兼备 下宅小学打造龙游名校(组图)
·聚焦开化乡村的去或留
·80后“地质人”心灵独白 那些心结依然无法打开
·一起寻宝的日子 记者七天亲历“地质人”生活
·从塘栖到杭州主城 上班族在城市两端长途奔波
·记者走进加油站 亲历加油工的酸甜苦辣(图)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让护士走进患者心间(组图)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留人又留"心" 杭州石桥"新市民之家"是怎么做到的

  浙江在线9月27日讯(记者 瞿云微 龚晓 通讯员 赵云彬) 常住人口2.6万,流动人口8.4万,如此的人口比例,很容易导致治安事件频发。可在杭州下城区石桥街道的“新市民之家”,却奇迹般地做到了一个月内“零报案”。

  昨天下午,天空飘着雨丝,我们来到石桥街道,探索它的神奇之处。

  安全之“家”留人

  首站是位于石祥路48号的“新市民之家”公寓楼。因为是上班时间,走廊里显得很安静。

  来自江西的小张,就职于汇仁药业,在公寓里住了一年多,今天正好轮休在家。见到我们来,小张大方地让我们进她“家”坐坐。

  “空调、热水器、油烟机、电视、家具等设施都是配齐的,正所谓拎包入住。”小张打趣道,我“家”可是楼里的高标房。走进小张“家”,房间在女主人的收拾下井井有条。20多个平米的空间里,设有厨房和卫生间,朝南的卧室临着石祥路,光线不错,但是貌似噪音稍微有点大。

  小张毕业已经四五年了,去年才调到杭州来上班的,该公寓是来杭之前老公给找好的,离公司不到20分钟的车程。“住在这儿最主要是考虑方便,楼道里每天都有保洁阿姨弄卫生,最主要的是24小时的保安巡逻,让安全能够得到保障。”谈到1200元/月的不菲房租,小张说公司会承担部分,因此还能承受。

  新市民之家的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孔八军称,为规范公寓管理,他们建立了入住人员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将所有入住人员的相关信息填入登记表,输入电脑。开通了住户QQ群,方便管理人员与住户之间的联系,并在公寓内设立纠纷调解室。同时,每幢公寓内配备了保安2名,门岗2名,楼内装有数十个监控。孔经理一脸自豪地说:“采取新市民之家模式后,公寓每月发生的纠纷几乎为零。消防和治安我们也都做了很好的预防措施。”

  温暖之“家”留心

  今年6月底,“新市民之家”党委在下城区石桥街道正式成立,目前共有107名流动党员纳入教育管理,在“便民服务中心”设有专门的党员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等。

  党委书记林向东说:“外来人口流动性大,我们这儿会随时吸收搬来的流动党员,让他们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交流工作经验,同时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此外,还专门为外来人员提供《石桥新市民手机报》,将市民教育、政策法规等便民资讯第一时间传达给外来务工人员手中。

  记者特意@了下“新市民之家党员微博”,42条微博记录了近3个月来的“家庭活动”:“快乐小候鸟不寂寞”暑期夏令营、红色电影月、发型秀、消防知识演练……

  林书记调到“新市民之家”担任党建工作快半年了,她也向记者谈到了开展组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毕竟来这儿的打工者最主要还是以谋生为主,大家的休息时间也不多,有些党员参加学习分身乏术。我们更多的是服务党员和群众,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就在前段时间,一个党员找到林书记,谈到孩子转学的问题。林书记当下帮忙联系了所在街道的明珠小学,让孩子有机会参加学校的招生考试,并顺利入学。

  “新市民之家”简介

  杭州下城区石桥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为更好地服务外来务工人员,该街道整合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公寓,创新推出“新市民之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在石桥、杨家等居住集聚点建立“新市民服务中心”,将帮扶救济、司法援助、劳动保障、警民联调等街道服务也延伸到“新市民”之中。石桥街道“新市民之家”模式在全街道30幢流动人口公寓内已全面推广。

  记者后记:

  在聊的时候,我问小张,你有没有去参加过“新市民之家”办的一些活动,特别是像“彩妆秀”之类,女孩子应该很感兴趣的事情。小张坦言,她比较“宅”,平时上班很忙,回家就想和家人一起“宅”家,也就不想再出去了。

  而“新市民之家”的林书记也说,这边的条件和场地有限,“像今年夏天办小候鸟兴趣班的时候,就要求有家长接送。”这样一来有些家长因为没空接送,所以办班的规模也不大。

  在社区,“你情我愿”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因此我想,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怎么好好利用微博、SNS、手机报等先进工具,抓住这些年轻的80后、90后们的心,打造一个他们易来、社区易搞的“网上新市民之家”,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小张他们不仅是为了赚钱而来到这个城市,对生活的质量要求很高,更渴望提高自身素质来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我们,能给他们一个既留人又留“心”的“家”吗?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