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农家乐教会村民在家门口赚钱 浙江援建青川"输血"又"造血"
·大家嘴里亲切的"阿红书记" 梦想是造一个美丽的"太阳谷"
·农村公路改变生活 泰顺农民搭上幸福快车
·走基层·蹲点手记:白莲堂社区的“幸福密码”
·广州五胞胎今日出院 捐2万剩余善款给温州四胞胎
·丽水松阳有个乡村“798” 渐成艺术家写生基地
·“赤脚医生”改称“乡村医生” 为村民健康服务不改变
·山里山外皆牵挂 “留不住人”的卫生院有“白大褂”坚守
·多亏“保命”新农合 摇摇欲坠的何金根一家“获救”
·萧山每村有一个宣传文化员 服务文化建设"最后一公里"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农家乐教会村民在家门口赚钱 浙江援建青川"输血"又"造血"

地震的阴影逐渐从孩子们的脑海中褪去

青川沙洲镇的安置房

  浙江在线青川12月26日讯(首席记者 童俊/文 胡元勇/摄) 青川,位于四川省北部边缘,素有“鸡鸣三省”、“金三角”之称。

  这里山峦叠嶂,青竹江水潺潺,人们幸福安定。

  然而,一场劫难袭来,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特大地震。

  山崩地裂,苍山失色,江水呜咽。

  数千人遇难,家庭破碎,阴阳相隔。川北山城,伤痕累累。

  在生死之间,青川人没有屈服。

  汇聚浙江人民的爱心下,废墟上,崛起了崭新的学校、医院、住房,青川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已经过去3年半了,年关将至,浙江人民牵挂的青川人还好么?近日,本网记者再次奔赴青川各受灾乡镇,探望寒冬里的远方亲人。

  木鱼镇最好的房子就是木鱼中学

  12月8日下午3点半,青川木鱼镇上的木鱼中学。

  正是课间休息,初三(四)班的杨蓉和一群女生正在操场上跳皮筋儿,脑后的小辫儿甩得高高的,笑声激荡着宽敞的校园里。

  木鱼中学,青川地震中最疼的一块伤口。当年,学校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289名学生和4名老师不幸遇难。

  如今,孩子毕业了一波又一波,地震的惨痛阴影在这些孩子们的心中逐渐散去。

  在崭新的校园和敞亮的教室里,孩子们感到了踏实和温暖。

  听说是我们是浙江来的,杨蓉很热情地拉着我们去参观了她的宿舍。

  3楼08号寝室。房间10多个平方,上下铺,8人间,装有风扇。雪白的墙上贴着杨蓉和室友们剪贴的卡通人物和剪纸。

  “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杨蓉笑着说,小学住校,寝室里只有一个床架子,自己还得从家里带床板,如今铺个席子就能睡了。

  “我还见过温爷爷呢!”爽朗的杨蓉兴奋地说。今年5月,温家宝总理第四次来到青川,杨蓉作为木鱼中学唯一的学生代表,送给温总理一份全校503名学生写的信。

  信中,孩子们这样写道:“大地震过去将近三年了,我们的家园和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比以前更宽更平坦了。住在房子比以前更大更结实了。去年2月1日,我们告别了板房学校搬进了更加安全、美丽、温馨的校园。

  “崭新的木鱼中学真是太漂亮了:一幢幢现代化的教学楼高高矗立,宽敞的教室窗明几净,校园里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有规范化的塑胶操场,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设备一流的实验室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我们感到心旷神怡,做梦都没想到,我们这些大山里的孩子能拥有比大城市更美丽的校园……“

木鱼中学的孩子们感谢浙江的叔叔

  在杨蓉的宿舍里,我们看到放着不少自制的牌子,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等标语。

  杨蓉说,这是去年援建木鱼中学的浙江建设者撤离时制作的,当时建设者们曾回学校看了看,走的时候,全校学生自发组织为他们送行,一直送出校门好远好远。

  “感谢浙江的叔叔阿姨,会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校园,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杨蓉动情地说,之前还在板房学校上课的她经常到工地上问浙江的叔叔阿姨,新学校建好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木鱼中学副校长郭成兴经历了地震的救援,也参加了震后的建设。他说,木鱼中学和小学都是由浙江省温岭市全额援建的,总投资超过了1亿。比起之前的校园,这个现代化学校的硬件和设备超前了几十年。不但拥有多个标准运动场,还配备了多媒体教室、音乐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

  “可以说整个木鱼镇最好的房子就是这所学校。”郭成兴说,现在学校的房子能抗8级以上地震,非常坚固。虽然还不时会有余震,但师生们再也不会感到害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浙江省在青川援建期间,共援建学校49多个。目前,全县56所学校及智慧岛教育园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记者们在唐家河保护区采访

  每平方1200元的安置房让百姓安居

  12月9日晚6点多,青川的夜幕才刚刚落下,月光皎洁,星辰点点。

  我们走进竹园镇梁沙坝安置房小区8幢1单元302室时,杨发伦一家人正围着桌子包饺子呢。

  如今杨发伦和妻子都是青川一中的老师,一个教英语,一个教计算机。一家4口,夫妻俩、儿子、岳父,三世同堂。

  地震前,夫妻俩都在三锡乡中学教学,租住在单位的公房里。公房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建的,只有50平方,一家4口人住得很拥挤。

  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连客厅都省了,吃饭索性搬到了房间里。吃饭时,把折叠餐桌打开,吃完,再收起来。冬天也没有空调,冷了就烧起炭火取暖。

  由于三锡乡离县城比较远,杨发伦也没有想过要买房。

  地震后,在浙江援建下,竹园镇开发了智慧岛教育园区,杨发伦夫妻俩也都被调到了园区内的青川一中。因受地震影响,原来乡下的公房也成为了危房。

  去年9月1日,到新学校报到的当天,杨发伦就拿到了梁沙坝安置房的钥匙。在青川,只要没有住房,就有资格申请价格较低的安置房。

  杨发伦只首付了3万元就住进了三室一厅的大房子。同等质量的商品房在竹园镇至少要2000多元一平方,但安置房每平方只需1200元。因此,杨发伦的整套房子算下来才10万元。

  以前21寸电视机换成了墙上37寸的液晶彩电,以前不敢添置的空调,现在是每个房间一个,客厅还有一个柜式的。

  已经83岁高龄的岳父依然精神矍铄,坐在沙发上专心地看着电视。我们问他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他乐呵呵地说:“满意,真心感谢浙江人民啊。”

  我们了解到,浙江累计在青川完成援建项目547个,完成投资86亿元,其中实施了安居工程,建设安居房、联建房、廉租房等,帮助7.7万户受灾群众实现了安居愿望。

青川一中的杨老师温馨的一家

  浙江援建“造血”帮农民养猪养兔

  青川县沙洲镇,白龙湖绕镇而过,是典型的以农渔业为主的乡镇。

  地震中,沙洲镇的农业基础设施受损严重,这成为了村民增收的最大阻碍。

  台州市对口援建沙洲镇,近年来,仅对当地的农林牧副渔基础设施直接投资,就达到了300万元。

  寺沟村的王志辉是镇里有名的养猪大户和能手。今年49岁的他有30多年的养猪经验,只要摸摸猪的下巴和耳朵,凭借触觉就能感知猪有没有发烧、感冒,和体温计测出来的数值差不多。

  地震前,王志辉在自家的猪圈里养了十几头猪,主要靠卖生猪,平时也打点零工。地震后,沙洲镇不少村民的猪圈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尚未出栏的仔猪也都被压死了。

  就在村民们失去生计,一筹莫展的时候,台州援建指挥部给养殖户们送来了“及时雨”,帮助改造猪圈。

  王志辉就拿到了4万元的补助款,加上自己多年攒的十几万元,王志辉不但把猪圈重新盖了起来,还扩大了规模。

  仅今年上半年,他的养猪场就卖出去仔猪200多头,生猪100多头,赚了10多万元。

  他笑着说:“这半年的收入相当于以前的三年啊。”

  目前,他的生猪肉主要供应青川市场,仔猪还卖到了隔壁甘肃省的文县。

王志辉和他的猪仔们

  在养猪场里还有一个浑身棕黑透亮的大家伙,那可是王志辉的宝贝疙瘩。

  今年年初,王志辉在附近山上抓住了这头野猪,其他人都说杀了吃了,但他却另有打算,用野猪跟家猪配种。

  杂交后的生猪不但肥肉少,瘦肉多,还更有嚼劲,放到市场上比普通生猪肉每斤还要贵2元,这让王志辉的养猪场又火了一把。

  王志辉的儿子王刚本来在山西打工,看到老爸的养猪场搞得红红火火也按捺不住,上个月他揣着打工挣的1万多元回家,就在老爸养猪场的山下建起了养鸡场,现在已存栏200多只,预计明年要扩大到1万只的规模。

  沙洲镇党委书记李波告诉我们,台州还为沙洲援建了一个种猪场,项目建成后每年在本县内发展生猪大户100户以上,极大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青川县关庄镇,有近30年的饲养长毛兔的历史。地震前,截止到2008年5月12日,全镇存栏长毛兔16万只,农户饲养率达98%,养兔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60%以上。

  关庄兔业与浙江的联系也十分紧密,当地合作社常年与浙江绍兴的嵊州、新昌等毛纺企业进行贸易合作。

  地震后,关庄兔业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损失达到了100%。所有兔舍都遭到不同程度损坏,几乎所有长毛兔都被压死或者逃离。

  绍兴市援建指挥部给关庄兔业投入了300万资金,其中用于种兔场建设和调购种兔100万,用于农户兔舍建设200万。经过3年多的发展,目前全镇实现存栏毛兔20000多只,但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还需3年左右。

  浙江援建,着眼青川的长远发展,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帮助青川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共投入援建资金1亿多元,实施产业援建项目104个,扶持发展食用菌、茶叶、核桃、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如今,这些产业正发挥着巨大效益,为青川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长毛兔基地

  旅游带动农家乐让村民在家门口赚钱

  “九曲蜿蜒走进梦里天堂\碧水蓝天\白云红霞\飞瀑流泉\翠峰叠嶂”,这首在蜀中大地流传甚广的《梦里唐家河》描绘的就是青川的唐家河。

  这是一个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光旖旎,珍奇动植物众多,与四川卧龙齐名,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生命家园”和岷山山系的“绿色明珠”。

  12月9日一大早,唐家河的山谷里,温度降到了零度以下,寒风裹夹着飞雪,我们捂得严严实实从山脚驱车而上。

  山路虽然弯曲,但平坦的柏油路让我们感觉不到丝毫的颠簸。抬眼窗外,银装素裹,山舞银蛇,把海拔上千米的大山点缀成一个童话世界。

  路的尽头,竖着一块标记,海拔1900米,再往上,车已无路可走,都是乱石、丛林,只能步行。警示牌上提醒,小心动物出没,进入科考区域,人迹罕至。

  山腰上,不时会出现喝水觅食的小动物,被我们一惊,四下逃窜。

  “我们这里不但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熊、豹等珍稀动物,还四季如画,各有千秋和看头”,唐家河管理处副处长李建这样说。

  可就在几年前,唐家河却鲜有人知道和光顾,没什么人气,整个景区每年也就五六千号游客,甭说旅游收入了,连基本设施的维护都捉襟见肘。

  李建说,主要是景区的基础太差,从青川县城到景区要走近2个小时的山路,之前都是碎石路,坑坑洼洼,加上山路蜿蜒,胆子大的人才敢开车进山。再加上没有什么像样的住所,留不住游客。

  地震中,山体垮塌,唐家河的基础设施遭到了重创,通讯、电力、道路严重破坏。

  经过环保部门批准通过,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投资1个多亿,在景区援建了21个项目,其中包括两条共40公里的上山公路和一家准四星的川浙交流中心。

  路好走了,住宿条件改善了,游客数量蹭蹭往上蹿。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6月份以来,唐家河景区接待游客超过6万人次,有来自成都、重庆、德阳、绵阳等地的,比震前同期增长十多倍。

  景区游客井喷,也间接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青溪镇阴平村就在山脚下,一溜烟的“灰白相间、人字形顶、青瓦屋面、木栏花窗”的川北民居,通过做农家乐,村民们赚了个盆满钵溢。

阴平村的农家乐红红火火

  村民邓钟是村里最早做农家乐的,06年,整个清溪镇就只有两三家农家乐,那时游客不多,全家人一年到头忙活下来,最多赚五六万。

  地震后,多年的成果毁于一旦。几乎绝望的邓钟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温州援建人员来到清溪镇,第一句就是“放心吧,有我们呢,一定会你们这里重新搞好的”。

  在规划民房重建时,温州市援建指挥部结合当地的川北民居风格以及旅游资源动起了脑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设施的要求,温州指挥部投资了3个亿,确定了阴平村等8个民房建设示范点,在通往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公路沿线集中建设一批川北民居,并在屋前围上护栏,种上经济作物,发展农家乐和庭院经济。

  “通过3年的援建,不仅要让当地百姓有房住,而且能在家门口赚到钱。”这是温州援建者的心声。

  如今,阴平村家家户户建有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房子、亭子、林子、园子,相映成趣。农家乐也从一家壮大到今年的33家。

  客人从成都、重庆、绵阳不断涌过来,生意暴涨的邓钟还把经营规模扩大了两倍。今年十一假期,他的农家乐天天爆满,每天都要接上百个预订电话,忙得都来不及应付。他笑着说,今年纯收入应该可以超过20万,比前几年翻了好几番。

  这几年,村里不少外出打工的人也都纷纷回来创业,在家门口赚钱。

  住在邓钟隔壁的张祖云原先在上海打工,看到邻居家的农家乐生意红火,上个月也回到了家里。由于家里房子不够用,准备再盖两间房子,预计明年年初开张营业。

  清溪镇当地官员说,去年仅阴平村就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万元以上。村民的人均收入也从06年的2000多元跃升到去年的4500元。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