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0日讯
拳拳爱国心,悠悠拥军情,又是一年参军时。
带着一颗赤热的心,日前,记者走访了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秋炉乡的半山村,这个村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已送出了25个兵,是一个饱含着58年持之以恒、延续不断的拥军优属情的小山村。
已是68岁高龄的退伍老兵陈孟明,曾是上世纪70年代的通讯兵,对自己当兵的经历十分自豪,谈起家乡半山村对军人的尊重和关心更是心存感激、难以忘怀。
“1953年,为了抗美援朝,村里送出了第一个兵——陈德翰,”陈孟明绘声绘色地给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陈德翰穿着军装,胸戴大红花,而村民们是敲锣打鼓来欢送,场面热闹极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人参军,全村光荣”一句句振奋人心的话语,让当时的农会作出了一个决定:每年春节,在农历12月28日或29日慰问军人、军属,且必须有送有迎。
“有送有迎是时任村农委会主任陈德辰和农委会副主任陈德俭共同发起的,几十年下来,已经成了我们村的‘祖训’。”村党支部书记吴大力告诉记者,历届半山村的领导班子都一直坚持不懈地做着。
从此,每到约定日期,村里的农会写好春联、买上礼品、放起鞭炮,敲锣打鼓,一路热热闹闹地向军属进行拜年,而军属家也早早打扫庭院、泡上清茶、放起鞭炮,将干部和乐队迎进家来。
每年每户军属,一斤白糖,一斤冰糖,一斤桔饼,一包香烟,一副春联。“礼品虽小,但却很温暖。”陈孟明告诉记者,半山村集体几乎没有经济收入,特别在“农会”和大集体的年代,农会和大队经常连照明的煤油都没有,但到年关向军属拜年、慰问却雷打不动。常常是干部们自己摊派出钱,或借、或赊,当个硬任务。一年坚持一年,一任干部坚持一任,谁也不敢在任职期间中断,这一光荣传统也就延续下来了。
就这样,从1953年至今,从未间断。随着参军人数的增加,从一家到现在的25家,凡是参军的家属,一直年年慰问。
在村里的拥军优属这一优良传统的鼓舞和影响下,村中的适龄青年年年都踊跃报名参军,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接受锻炼。吴大力告诉记者,他们会把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传给代代子孙,半山村里永远都有全心全意的拥军优属情!
来源:丽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