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岛
当天去大鹿岛的游客,首当其冲是观赏中国美院已故教授洪世清留下的绝世之作——大鹿岛岩雕群。
在洪世清教授的凿下,大鹿岛的岩礁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鱼儿”在游泳,“螃蟹”在横闯,“海龟”在爬行,“海豚”在听潮…它们有的伏卧在滩边,接受惊涛骇浪的洗礼;有的高踞崖间,与海鸥彩云共邀明月;有的掩映在洞壑之内,似与海风潮音窃窃私语。
这群石化的海洋生物共99件,洪世清教授以三分之一是天成、三分之一是人工、剩下三分之一有待时间去日晒、风吹、雨打来完成的创作思路,依石赋形,让它们千变万化,却又无不与大海、峭壁、沙滩、蓝天、白云、绿树、渔船相生相谐,组成既是天成又是人为的亘古永存的大地艺术景观,给大鹿岛披上了一件瑰丽的艺术霓裳。
于是,这座孤悬于东经121°、北纬28°,瓯江口外玉环本岛东披山洋面的小岛,开始蜚声海内外。
香港《美术家》杂志评论:“这个触目都是岩雕艺术的‘美术岛’,不但在中国,即使在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一个令人惊异的创举”。国内外媒体也纷纷刊发评论,称赞洪世清教授的大鹿岛岩雕群为“大地艺术之花”。艺术大师刘海粟对洪世清只身深入孤岛从事艺术创作的经历大加赞赏,称大鹿岛岩雕艺术为“永世不朽的杰作”,并欣然写下《大鹿岛岩雕铭》:大鹿岛危峰险峻,盘磴岖钦,草木丰茂,礁崖嶙峋。丙寅端月,学埭洪世清梯航登陆。……汗血十年,造像九十九座。……群雕意承秦汉,刚健有力,苍郁多气,无媚世俗态,崇尚自然,与海天一体。风蚀浪淘,人天同构。书法家钱君匋书写巨幅,将《大鹿岛岩雕铭》镌刻于大鹿岛寿星岩左侧石崖上。
洪世清教授于2008年11月13日因病逝世于杭州,享年80岁。这位可敬的老人,把人生宝贵的16年留给了大鹿岛。
1985年,时年近60岁的洪世清教授第一次登上大鹿岛。他走遍了这座小岛,为这儿险岩、陡壁、奇礁保持的原始古朴的风貌大为惊叹,当即立志用自己的余生,在大鹿岛上创作当代岩雕,为后人留下一笔文化遗产。
很多人诧异于洪世清的决定。洪世清回答说,大鹿岛岩岸线超过十分之九,岩石群天造地设,千姿百态,是岩雕创作的最好载体,而且这些奇石怪岩又有碧海和青林烘托,必定平添艺术魅力。“而且大鹿岛是我在1948年从福建乘船去上海美专求学途中停靠过的地方,因此,特别有感情。”其时,洪世清教授已为寻找海岛岩雕群的理想创作之地,走遍大江南北。
1986年初,这位华发披肩、精神矍铄的艺术家风尘仆仆地来到大鹿岛,一头扎进孤岛,坚持创作16年,几次从悬崖上、海潮中死里逃生。摔伤了,他躺在藤椅里叫人抬着继续创作,不知疲倦。玉环县大麦屿街道岭头村石匠周良进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与洪世清教授结下了朴素的情谊。
1999年,洪世清教授完成了他的岩雕作品,但他有了一个新的创意。在他扎身大鹿岛坚持创作的十多年时间里,他的经历和作品已引起世人的关注和赞赏,朱屺瞻、沙孟海、陆俨少等名家巨匠纷纷为大鹿岛题字。洪世清决定将这些大家书法作品制作成摩崖石刻。就在他到玉环当地挑选石匠的时候,有文化基础的周良进走进了他的视线。
在洪世清教授的指导下,周良进在大鹿岛留下了自己石匠生涯里的得意之作,精心摩刻下了刘海粟的“大鹿岛”、朱屺瞻的“海上云岗”、沈定庵的“大朴不雕”、申石伽的“天籁”、洪世川的“龙宫将军”、沙孟海的长、宽2.5米的巨字“龙”等等。如今,这些名家巨匠所书的摩崖题刻,主要集中于大鹿岛蟹山龙门桥“龙门赏石”景区,倚赖名家的手笔和石头的天然神韵出现在山海之间,成为大鹿岛一绝,令游客叹为观止。
但洪世清教授对艺术研究创作如痴如醉的形象同样深深地镌刻在周良进的心底,令他敬仰至今。当时洪世清教授已经是67的老人了,每天都颤巍巍地拄着拐杖到海边、沙滩、悬崖、峭壁中去找石头,看作品。一天夜里聊天时,周良进打趣地建议洪教授在大鹿岛刻下自己的大名,洪教授总是不以为然。就在整个石刻项目即将完工前的一天,洪教授突然约他出去转转。这天,洪教授随身带了笔墨,在大鹿岛南面找了一块礁石的小石缝,第一次写上了“洪世清”三个字。
这是一块毫不起眼的礁石,石缝里的每个字只有一寸不到的大小,不知情的人根本发现不了。那石缝狭窄到周良进几乎没法雕刻的地步。
周良进乐呵呵地说:“这个名字,是我亲手为洪教授刻下的,具体在哪个位置,除了我,没人知道!”
来源:中作者:
- 玉环有人养殖“富贵鱼” 每公斤售价高达260元
- 玉环"老周工作室"免费帮人找工作 已帮百余人找到
- 拿什么拯救你,玉环刻纸
- 玉环公园“空中飞舞”倒挂了游客半小时
- 玉环公园游乐设施出故障 5人头朝下被悬空近40分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