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原创 更多...
·连续5年全国业内第一 全兴精工小方向盘转动大市场
·为企业节煤20% “海亮能源”50亿打造“余热回收航母”
·做药品就是做人品 华海药业坚持用品质创造未来
·诸暨山下湖珍珠走上精品之路 高端化路线让珍珠真正亮起来
·重视全产业链培育 浙江横店影视打造中国的好莱坞
·从遍地开花到规模发展 中国水泵之乡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专注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泰隆商业银行破解世界性难题
·全球10强供应商如何炼成?浙江东晶电子创新中完成飞跃
·火腿是怎样生产的?金字火腿用心制作中华经典美食
·电气大王转身新能源新星 正泰集团转型打造“太阳之城"
杭温台采访线 更多...
·做药品就是做人品 华海药业坚持用品质创造未来
·[中新网]浙江民企占据创业板10%席位 转型升级化解融资难
·[新华网]浙江民间投资激增 政府鼓励进入铁路等基础建设领域
·[华声在线]台州:打破行业壁垒 加速民营资本进入各领域
·[四川新闻网]浙江将抓紧制定政策鼓励民资参与铁路等建设
·[新蓝网]浙江泰隆银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先行者
·[青海新闻网]泰隆——服务的楷模 管理的典范(图)
·[青海新闻网]华海药业坚持用品质创造未来
江南如此多娇
楠溪江漂流直下
甬金绍采访线 更多...
·连续5年全国业内第一 全兴精工小方向盘转动大市场
·[四川新闻网]浙江诸暨:让中国珍珠“昂首”进入国际市场
·[四川新闻网]沁园集团主动担当打造水安全防线
·[千龙网]打造影视全方位产业链 横店影城提供厚道服务
·[西部网]“民营经济在浙江”全国知名网媒采风活动圆满结束
·[千龙网]诸暨山下湖 民营企业在珍珠之乡绽放光彩
·[新蓝网]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拿着剧本来 带着片子走
·[中国日报网]春晚奥运会崭露头角 大丰将小企业做成了大市场
大家被珍珠吸引了
诸暨山下湖珍珠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2浙江行 > 甬金绍要闻 正文
嵊州“卫星车间”上山下乡 突破用工用地“瓶颈”

  浙江日报讯(记者 徐园 报道组 王洪良金斌)农家里的“隐形工厂”

  “咔嚓,咔嚓——”凌晨4点多,天还蒙蒙亮,嵊州市甘霖镇殿前村村民黄素琴就来到“织布车间”换班。一天24小时,她和丈夫轮换管理七台织机,随着有规律的“咔嚓声”,织机将长长的棉线“吞下”,“吐出”一段段白坯布。

  “既是工人,又是老板。”这是黄素琴对自己的定位。她穿梭在摆有上百台织机的“车间”中,就像一个熟练的纺织工那样,用灵巧的双手随时解决断线、跳线等故障。而七台织机带来的利润可观,根据2010年的行情,每台织机一年能赚取利润3万元。

  在这个“车间”中,上百台织机分属于十多户人家,像黄素琴一样的“工人兼老板”不少。“村民拥有织机的数量从两三台到八九台不等,全村拥有织机1200多台。”殿前村党支书俞瑞军告诉记者。

  “开始的时候,织机放在家里,机器的声音很吵。”俞瑞军说,后来,村里在山边的一块荒地上,建成四排厂房,形成了一个个私经济集聚区,放置了约六百台织布机,其他织机也尽量放在一些废旧的农村闲置房里,和生活区阻隔。

  “都说外贸形势不好,你们的生意怎么样?”记者问道。“我们的成品布销售价比大厂每米便宜六七毛钱,根本不愁销路。”俞瑞军的另一个身份是嵊州市嘉惠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告诉记者,原始的家庭工业早就发生蜕变,实际上如今村子里纺织原料采购、配送,布料的后加工与销售都是一条龙服务,效率非常高;而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农民们离土不离乡就近工作,则让生产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一只铁葫芦的157个车间

  戴着眼镜的吴林鸟仔细地将一个零件放到钻头下,一会儿一个洞就打好了。他抬起头,一板一眼地说:“我的工作就是钻洞。”

  56岁的吴林鸟是个农民,出外打过工,现在他就在离家很近的一个老的粮管所仓库当钻床工。“我们上岗前进行了培训,现在一个月能挣3000来元。”老吴说。

  散落在农村,为龙头企业、大户提供零配件等初级产品加工生产的车间,被称为“卫星车间”。而这个废弃的粮管所仓库,是浙江双鸟集团有限公司157个“卫星车间”之一。

  “主要就是靠‘双鸟’的订单,我们这里总共六个人,加工五六十种零部件。”“卫星车间”老板竺陆军说,虽然企业比较小,但一年到头能做到车床不停地在响,总会有钱赚的。

  双鸟集团董事长张文忠说,葫芦是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个葫芦有零部件200多个,因此上世纪90年代,产业从日本转移到了中国。

  “如果没有这些‘卫星车间’,要维持现在的生产能力,就得多出至少两倍的车间场地和人力成本。”张文忠说,当初从一个配件厂转型到葫芦厂之后,他就鼓励厂里的员工、自己的亲戚朋友去创业,“他们做起来了,也是倒逼着我的厂子做大。”

  如今,有157家像竺陆军这样的小厂为双鸟集团生产机械葫芦的15000多种零配件。

  “全国的葫芦产值大约10亿元左右,我们公司的产品占了全国1/3。”张文忠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一独特的生产模式,让“双鸟”成长为“隐形冠军”。

  激活“沉睡”的要素

  用工荒、用地难,是近年来制造业普遍遭遇的难题。而“卫星车间”,实现城乡之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要素整合,似乎提供了一种有力的解答。

  “把初级的加工环节剥离出来给‘卫星车间’,大企业就能专注于附加值、技术含量更高的环节,通过转型升级应对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农村的闲置人力和空间又得到合理利用,尤其是农民离土不离乡获得创业收入。”嵊州市工商局负责人潘绍东这样分析。

  据了解,在嵊州,“卫星车间”主要依托当地的块状经济产业。如服饰类零料制作、厨具前期组装、机械配件等初级生产环节具有劳动力密集、生产空间占用大、技术要求不高、需要手工作业、生产数量较大等共性,同时又没有什么污染,因此适合整体剥离转移。

  如今在嵊州,“卫星车间”已经成为农民创业的重要载体。嵊州市民营企业协会秘书长曹俊明说,嵊州市各类“卫星车间”有24500多个,其中8500个“卫星车间”还发展成为个私企业。这些“卫星车间”,利用农村闲置用房面积310多万平方米,就地吸纳就业65000人,年加工收入达6亿多元,年加工产值超过40亿元。(注:原文发布于2011年10月20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桐庐国税局多项措施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融资难中小企业遭扼颈之困 利好政策有望缓解困境
·金华民企生存微调查:“自省、创新、突破”度时艰
·贷款供应偏紧 “融资难”:中小企业发展第一难题
·衢州市将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