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4日讯 去年的宁波死因监测报告显示,81.76%的本市户籍居民死亡由慢性病导致。然而,作为高危人群的青壮年,却一直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薄弱点。
健康干预,青壮年并不买账
上门随访最难叩开的就是那些“上班族”的家门。从事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医生们都有类似的经历。要么躲着不开门,开了门也不愿配合量血压、做健康档案调查。社区医生听得最多的是:没病没痛,何必量来量去?
在社区开展的各类健康讲座,时常需要小礼品或免费检测来“促销”;满眼都是老年人,鲜见青壮年的身影。一些社区医院为了提高健康知识讲座的上座率,特地调到夜间或双休日举办活动,来的上班族还是个位数。
采访中,多名社区医院院长说,社区卫生服务站里35岁以上人群首次测量血压活动开展已有数年。但很多来首诊的“上班族”婉拒这一简便的高血压筛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个社区的糖尿病俱乐部和高血压俱乐部患者联谊会里,人头攒动。“只有得了病需药物治疗时,居民才会重视。”江东一家卫生服务站的社区医生说,小区里晨练与晚间散步的也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
慢性病管理旨在通过社区医生对个人和群体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进行评估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干预,通过改进生活方式和习惯,达到少生病、早康复和防恶化的目的。新医改后,这项占据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量人力和物力的公共卫生工作,意在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防患于未然”,但这只管住了末端——已病人群。处于慢性病高危笼罩下的青壮年并不买账。
良好生活方式,划算的健康投资
眼下,“健康与事业不能两全”似乎成了青壮年的困惑。的确,身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他们,最容易忽视自身的慢性病高危因素,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工作、养育孩子和照顾父母中。
市慢病研究所副所长应焱燕说,一半以上的慢性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行为风险来预防。比如,每人每天食盐少于6克,可降低血压,而血压是脑卒中和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眼下,宁波人食盐摄入量每天高达15克。酒精肝是肝癌的主要诱因,根源在于酗酒。“每做到一项就是为健康加分。”应焱燕说,控烟、限酒、减盐、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都是远离慢性病的好办法,需要每个市民身体力行。
营造全民健康生活氛围
在个体树立健康理念的同时,需要营造全民健康生活的社会氛围。近年,我国推出了多项营养新政,包括《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餐饮业营养餐标准》、《营养标签管理规范》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众就餐的健康环境。
如今,我市的一些餐饮单位也推出减盐套餐,并标注每份餐点的热量。
海曙区还推出健康楼宇活动。他们针对不同楼宇实施分类管理,通过QQ、微博等发布健康提醒,倡导上下楼梯代替电梯,提倡工余时健身。如今,江厦街道共有15家大型企事业单位近2000人每天定时开展工间操活动。实施两年来,楼宇人群的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4.5%。
只有当提升居民健康指数成为全社会共识时,居民才能远离慢性病威胁。宁波日报
- [金黔在线]沁园:十几年专注创新 就是要让老百姓喝上健康水
- 中高考前,怎样让孩子精神好睡眠好?
- 近十年来,恶性肿瘤高居宁波居民死因首位
- 2011年宁波市居民死因年度分析报告发布
- 宁波死因监测报告:中年男性死亡率远高于女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