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事佬洪师傅在和市场商户交流沟通
浙江在线05月28日讯
关键词搜索:新型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
2009年9月,浙江省首个市场“和事佬”协会成立
“和事佬”,发源于杭州文晖街道打铁关社区,初衷是为了解决社区居民之间的小问题,调解邻里关系、婆媳矛盾,处理的基本上是婆婆妈妈的家务事。
如今,“和事佬”走出社区,走进了社会,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他们拥有专业知识,拥有数十年的调解工作经验,在专业领域更拥有威信力。
有他们的存在,政府节约了社会公共资源,各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如今洪师傅已经成了市场里家喻户晓的“和事佬”,每天要处理大大小小数十起纠纷。停车问题、消费纠纷等等,登记在册的调解案例,一个月就有十几起。
据统计,协会成立两年多以来,“和事佬”共调解矛盾纠纷280件,调解成功274件,调解成功率97.8%,市场纠纷出警率较之前下降50%以上。没有因调解不力造成的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别看事情小,其实仔细算一算,咱们还真替国家省了不少钱!”洪师傅笑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项市场纠纷,如果需要110出警,并去派出所协调,花费可真不少!
“两个民警,一辆警车,还有来回路上的油钱。到了派出所,肯定需要协警来看管,还要做笔录,这又是一笔人力资源支出!”
“过去我们遇到质量问题找质监局,碰上打架找派出所,价格欺诈找工商,车子刮擦找交警……要解决,耗上几个月不说,结果还不一定满意。现在好啦,有什么事,找我们市场里的和事佬就行!”谈及和事佬给他们带来的便利,市场老经营户方兴华也大为感慨。
洪师傅告诉记者,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双方一时冲动失去理智,只要一句话说到他们心坎里去,可能这件事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我们的原则就是,相关部门和我们都能处理的,我们就尽量在市场内部把它化解掉!”洪师傅说。
洪国华,今年53岁,杭州长城机电市场“和事佬”协会成员。每天早上,他到市场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每家商铺转一圈,打声招呼。“习惯了,看看有什么事需要帮忙,顺便提醒大家注意消防安全。”
杭州市长城机电市场位于下城区城郊结合部,营业面积24700余平方米,经营户1500余家,从业人员4500余人,日平均客流量1.2万人次,高峰时达2.3万人次。人员结构复杂,人流量大,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和纠纷。
洪师傅2008年来到机电市场做管理工作,时不时会碰上有人打架争吵。“那时候经验不足,很多要靠110来处理。”洪师傅说,“当时劝过就算数,这样容易产生后续问题。”
有件事让洪师傅印象深刻。“一个顾客和一个老板擦碰了一下,两个人就吵起来了。”当时,洪师傅把两个人拉开,劝了几句,等双方平静各自散去后,他以为事情就这么了结了。
没想到,过几天,商铺老板找上门来。“他的手一直痛,去医院一检查,骨折!”洪师傅说,“这事当初是我劝他算了的,他就找我来了。”洪师傅没留下那名顾客的电话,最后只好这么算了。
洪师傅心里也不是个滋味,总琢磨着调解怎么样才能更进一步。
曾经没经验不规范,调解就是“和稀泥”
靠专业知识和经验,更能说服人
2009年,下城区司法局提出了“和事佬”协会横向发展的工作思路。同年9月,在长城机电市场成立了浙江首个市场“和事佬”协会。市场调解员们,从此走上了正规的道路。
洪师傅的抽屉里,有厚厚的一叠资料。“发生比较大的纠纷了,就要填一份民间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洪师傅说,“万一以后要查信息,就方便多了。”
这张登记表上,不仅注明了当事人姓名、单位或住址、联系电话,还登记了纠纷的简要情况,调解后达成的协议,协议履行情况。如果调解不成功,也要说明原因。
在洪师傅的办公桌上,还放着《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类书籍,有空的时候,洪师傅会翻翻看看,调解的时候,都能用得着。
市场里不少人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念书又不多,一碰到事情,就操家伙,有时候怎么劝都不听,仍然一个劲地往对方身上扑,洪师傅就会拿出专业“武器”。
“我就问他们,是不是想找110过来。到了派出所,先到调解室冷静两小时,再吵,再蹲两小时。生意还做不做了?”洪师傅笑着说,“一般这样说,他们就会冷静下来听我的。”
小窍门平息争端,说大实话是关键
调解的时间长了,洪师傅也摸索出一套方法。和商户、客户打交道,说“和谐”、“忍让”之类的话,根本就没人来搭理。要让他们信服,就要说大实话。
前两天,有个中年妇女来机电市场的一家店铺讨债,双方言语不合打了起来,就让洪师傅给劝好了。
“接到保安电话,我们赶紧过去,看见两个女的打得不可开交,连忙把她们拉开。”洪师傅首先把来讨债的中年妇女带到了办公室,“把当事双方分开,才能最快地平息怒火。两个人如果一直在一块,你说一句他说一句,很容易又打起来。”
洪师傅叫上了商铺的男老板,一起上办公室调解。“男人一般不会和女人动手,好说话。”
谈赔偿,也是门技术活。被抓伤的中年妇女开口就要2000元赔偿,而店铺老板只肯出200元。“我就把那个女的叫出门外,跟她说要是上派出所,调解不成就算上医院,做做CT之类的检查,也就600元。而且这钱还是让医院赚去的,搞不好还要她自己承担一部分。”洪师傅说,“看那女的有点松动了,我再进去和商铺老板商量。上派出所不但花时间,最后可能还是要赔钱。耽误了生意,多亏啊!”
最终,当事双方达成一致,商铺老板赔偿中年妇女600元医药费,并签了协议。
出警率下降五成,节约社会公共资源
从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
看法治进步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上世纪60年代,浙江诸暨创造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枫桥经验”,并于1963年11月获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如今,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社会矛盾的多样化。针对现阶段社会矛盾呈多发性、复杂性和群体性等新特点,如何坚持“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不动摇,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说,各行各业“和事佬”协会的建立,就让“枫桥经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在杭州,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和事佬”的身影,婆媳矛盾邻里纠纷找社区“和事佬”,消费纠纷找市场“和事佬”、超市“和事佬”。“和事佬”在劝说其他人的时候,同时也在影响着自己和身边的人,更理智地看待问题,用更方便、更符合情理也符合法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其实,“和事佬”不只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和事佬协会在各行各业的横向发展,实质就是借鉴枫桥经验而创立的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这种调解更能体现当事人平等主体地位,发挥平等协商、平等对话的功能,更能创造和谐的气氛,既稳定了社会,又可以为法院节约司法资源,为政府节约社会资源。
从单纯的司法处理,到如今凸显“枫桥经验”特色的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的配合,浙江法治一步步走向完善。
-新闻助读
浙江首开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先河
推进新型的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是浙江司法行政机关的创新举措。
2000年,嘉兴市嘉善县建立了全省第一个集贸市场人民调解委员会,首开新型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的先河。
目前,浙江省已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涉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700多个。
近年来,针对新时期矛盾纠纷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浙江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为重点,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化解医疗、交通、劳动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全省人民调解工作的创新发展。
据统计,仅2011年,全省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223615件,调解成功213104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