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6日,由今日早报承办的首届创业板高峰论坛在杭举行,专家学者与企业一起探讨“民企的机遇与梦想”。 本报资料图片
浙江在线05月29日讯 2009年10月30日,银江股份、华星创业、华谊兄弟登陆创业板,浙江企业开始了全新的发展之路。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2009年10月30日,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酝酿了十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在深交所正式敲锣交易。高新企业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中小企业一直以来的融资难题有了一条解决之路。创业板的推出承载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使命。而对于有着众多中小企业的浙江来说,这一天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一天为浙商开启了创业板的梦想之旅。从来都对资本异常敏感的浙商,自然也没有错过创业板带来的的机会。
创业板上的浙江势力
2012年5月11日,创业板开创两年半之后,迎来了第314、315和316位兄弟。位于上虞市经济开发区通江西路218号的晶盛机电作为创业板的第315名成员,让浙江板块在创业板的势力增加到了32家,正好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截至目前,浙江共有229家A股上市公司,占全部2371家上市公司的近10%。如果算上哈高科、承德露露等一批浙商控制的外省上市公司,浙江上市公司的占比超过了10%。
而从2004年开始设立的中小板更是浙商的天下。从2004年6月中小板第一家上市公司新和成,到今年3月16日挂牌的信质电机,浙江企业在总共672家上市公司中占据了114家。难怪有人说,浙商的一举一动都关乎中小板前行的方向。
有了主板和中小板的“优良传统”,2009年创业板一经推出,便成了众多浙江民企争相登陆的全新平台。在创业板设立之初,浙江已经有了一个整体规划。浙江省金融办和浙江证监局提出“3个10%”的发展目标: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浙江占10%;浙江报会企业占全国报会企业的10%;后备资源的培育占全国的10%。
2009年10月30日,在28家首批创业板公司中,浙江就有银江股份、华星创业和华谊兄弟3家,数量仅次于北京。除此之外,浙江省创业板后备企业资源丰富,涵盖了信息软件、新能源、生物制药、影视制作、新业态、动漫等行业,其中信息软件行业占突出地位,另外还包括民营商业银行、传统名牌企业和文化产业。
这些后辈企业资源,也不断扩充着创业板上的浙江势力。截至目前,浙江已经有32家创业板公司,占全部319家创业板企业的10%。
经济转型迎来全新平台
美国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与纳斯达克的推动、扶持作用密切相关。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力扶持高科技与创意产业发展。在科斯达克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融资的支持下,韩国创业企业的发展非常迅猛,弥补了1998年金融危机后大企业停滞不前带来的经济衰退,为韩国经济迅速走出低谷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中国的创业板在很大程度上也扮演着纳斯达克与科斯达克类似的角色。这也让创业板成了浙江经济转型的一个全新平台。
在过去的近30年中,浙江的民营经济为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然而,近几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浙江民企开始遇到了发展的天花板,有的甚至开始陷入困境。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等问题开始变得突出和尖锐。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保持浙江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就必须继续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解决浙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方正证券金融分析师郑宁认为,在产业升级的推动力上,企业的创新占据主体地位。首先,必须明确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是企业。而创业板的推出就是在企业创新的源动力上进行推动。
随着创业板的问世,浙江企业将有更大的能力投资一些好公司,好项目。“原来可能要培育好一段时间,经过三年五年企业才能上市,现在只要两年盈利1000万就可以上市,大量的企业将会积极投一些高科技项目,有的已经和高校进行合作,将科研项目产业化,这最终将提升浙江的产业结构。”
此外,浙江企业以中小企业偏多,民营经济占浙江经济的比重很大。但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他们发展的难题。目前浙江的中小企业除了银行贷款和寻找风险投资之外,并没有太好的融资渠道。而创业板的门槛较低,深受浙江民营企业的关注,创业板的打开无疑给浙江的中小企业带来更宽广的融资渠道。
创投公司纷纷抢滩浙江
随着创业板的诞生,加上一批拥有良好产业基础的优秀的中小企业群体,近几年来创投公司在浙江如雨后春笋般产生。
在民营和政府两方面的努力下,浙江省的创投公司已经形成初步的规模。在2008年下半年,杭州市政府便投资2亿元设立浙江省首个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浙江省也首次推出了创业引导基金,为浙江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初期的企业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
在浙江省本土的创投公司包括天堂硅谷、浙商创投、浙江大学创投、浙江华睿投资等等,还包括许多地方政府支持下的创业基金。与此同时,包括软银、凯鹏华盈、清科集团、IDG、NEA等国内外著名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都已在浙江投资。
这个竞争到底有多激烈,从杭州一座叫公元大厦的写字楼就可见一二。这座位于黄龙国际商圈核心区域的写字楼,已经被西湖区政府打造成了“PE股权投资特色楼宇”。在入驻公元大厦的百余家企业中,就有40余家创投机构,管理着上百亿的资产。这些创投机构的名字在股权投资业中早已耳熟能详,如浙商创投、浙大创投等。
除了创投公司,出于对浙江市场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看好,目前已有30多家综合类证券公司在浙江企业中开展业务。另外,新加坡、香港证券市场都已经与我省相关部门达成了战略联盟。
在他们看来,浙江拟上市民营企业普遍具有经营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盈利水平高的特点。此外,技术创新能力强、重视人才的特质也越来越多地从浙江企业中表现出来。
这些创投公司和证券机构一方面是看中了浙江深厚的上市企业资源带来的商机,另一方面,他们的存在也进一步激发了浙江民企的上市热情。
-记者手记
浙商的
梦想和现实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浙江的民营企业家扮演的大多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草根创业者的角色,那么在今天,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已开始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有专家预言,在非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浙江省,民营企业竞相对接资本市场,将会形成资本市场中的“浙江现象”。如果没有对资本市场、对中国即将到来的金融时代先人一步的理解,那么在这场财富结构重组的浪潮中,浙商将会失去一次飞跃的机遇。
资本市场充满了利益的诱惑,身家可以一夜之间翻番,企业也可以一夜之间实现飞跃。不过对于一向以做实业出名的浙商来说,走向资本市场也必须经受考验。
上市意味着企业公开化,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所有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并确保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这对很多从家族企业起步的浙江许多民营企业家来说是一个考验。
但无论如何,资本市场的兴起为浙江的企业家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和一个契机。中国的金融市场大大落后于制造业所达到的高度,浙江的民营企业家们已经熟悉了按部就班的发展。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发现通过股权收购、合并等金融杠杆,企业能够非常规地跳跃发展时,又会怎么做?通过资本运作,以获利来壮大实业,再用实业为金融提供平台,正在成为一种可能。
- 补贴新政搅动家电业 浙企欲赶“节能”又一站
- 杭州企业完胜美国双反调查 贸易战为浙企增强信心
- 山核桃树王浙企慕名认养 产量是普通山核桃树的10倍
- 浙企发债融资1524亿元 公司发债有望成浙企常态
- 政银企共商开拓国际市场 浙企须加快转型升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