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日讯 昨天下午,杭州中策职业学校第六届“感动中策”人物颁奖,有一个男生,简单朴素的故事打动了在场师生。
这个被评选为“孝心少年”的10烹饪2班的康惠,从初中开始到现在,连续五年坚持给早出晚归的爸爸妈妈做早饭、晚饭。
饮食不规律,妈妈患了严重胃病
康惠穿着一身校服,笑容腼腆,他的老家在四川营山县。
“爸爸1998年就来杭州了,我和妈妈是2008年过来的。”2008年,康惠和妈妈一起踏上了来杭州的火车。
之前,他和姐姐在老家上学,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康惠说,那时候刚读初中,处于叛逆的青春期,不大努力。而爸妈都在杭州,也顾不上他。于是后来,妈妈决定带他来杭州上学。
“妈妈回老家接我的时候没买到坐票,一直站着。后来听一起来的老乡说,妈妈胃难受,什么都没吃,还吐了。”来到杭州,康惠才发现,为了供他和姐姐读书,爸妈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爸妈都是《今日早报》、《钱江晚报》的投递员,凌晨三点就要开始忙活送报纸。除了这份工作,爸爸兼职做停车收费员;而妈妈凌晨一点要出门送两个小时的牛奶,上午有时候还会去做钟点工。因为太忙,不注意饮食规律,妈妈得了严重的胃病,“有时候吃完饭就胃疼,医生说只有好好养。”
“之前挺不懂事的,没少让他们操心。”康惠不好意思地说,来到杭州后,目睹爸妈的辛劳付出,他发现自己很快长大。
到杭州的第三天清晨,爸妈已出门工作,康惠起床给爸爸煮了一碗面条:“爸爸特别爱吃面条,里面放了大白菜。妈妈喜欢吃米饭,我就另外做了米饭。”
“爸妈早上8点多会回来稍微休息一下,他们吃不习惯外面卖的早饭,来得及就回来做个泡饭随便吃一下,有时候甚至饿整一个早上。”康惠说,爸妈都是不怎么习惯表达的人,但看得出来他们很高兴。
连续五年,为父母做早晚餐
从2008年到现在,康惠几乎每天都给爸妈做好早饭和晚饭,坚持了五年。
他说,小学六年级时,外婆曾教他一些简单的川菜:“辣椒炒土豆片、酸菜鱼什么的。”但妈妈的胃不好,不能吃太刺激的菜,康惠就想着法子调整菜的做法,比如菜不能太生,要熟烂一些,米饭也要软一些。
初中,他在和睦中学上学,每天6点多起床,给爸妈烧好早饭,再炒个茄子,然后去学校。每天下午4点50分放学,5点半左右到家,买菜,做晚饭。
“一般晚上7点之前碗筷都能洗好了,然后写作业。”康惠说,爸妈太忙太辛苦了,自己能多做一点是一点。那时候,他的成绩在班里前十左右,“上重高很困难,后来想,我喜欢做菜,也熟悉,就选了中策的烹饪专业。”进了职高,他学了不少基础烹饪知识,“觉得做菜也能更精细了”。
“爸爸最喜欢面条,里面放白菜啊,莴笋啊青菜啊;妈妈最喜欢吃鱼汤和红烧鱼,比如鲫鱼萝卜汤,红烧鳊鱼。”康妈妈说,现在家里来客人,也都是康惠来掌勺。她说,老乡都很羡慕她,有个懂事体贴孝顺的儿子。
高二时候,康惠有一系列的烹饪训练,要练习到晚上8点左右,他就趁晚饭时间中途回家把饭菜先做好,温着,让爸妈回家能吃上热气腾腾的晚饭。
现在,康惠在世贸君澜实习。他说,以后很想当个大厨。他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尤其在技能方面很出色,学校每年的技能节,他都能拿一二等奖,去年高二学校烹饪全能的技能比赛,在热菜、雕刻、点心、冷菜四项中都拿了第一。
康惠说,实习阶段越来越忙,但他会努力继续为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 “我会一直给他们做饭,我爱我的家人。”
- “日间托老班” 帮忙照顾渐渐老去的父母
- 绍兴相亲会父母冒寒风为子女物色对象(图)
- "中国式父母"最爱干涉哪些事 倾听杭城年轻人心声
- 校服做成什么样家长说了算 有些心思只有父母想得到
- 奔三的优质剩女占三成 很多没谈成是因为父母太挑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