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族快乐骑行在武义田园旅游休闲绿道上。朱跃军摄
武义有机茶园自然风光秀丽,引得游客纷纷前来观光旅游。朱跃军摄
浙江日报讯 元旦假日,雨雪侵袭浙中大地。然而,离武义县城10公里的王宅镇大博金火龙果基地大棚里,依然生机盎然,火红的果实挂满枝头,诱惑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基地停车场,自驾车停得满满当当。
“我这是红心火龙果,口感好,每斤25元,都是通过采摘游销出去的。”基地投资人朱林飞开心地说,他的火龙果基地共有300亩,其中200亩已经投产,从8月份产果一直到元旦,每逢节假日都是游人如织,成了武义县著名的农业采摘观光园,300多吨火龙果全被游客带走了。
“火龙果基地只是武义县全区域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武义县委书记陈伟说,他们正在实施生态景观全域化战略,是把全县农业产业、农耕文明、古村老街和自然景观、山水生态、乡风民俗等整合为现代农村大观园,冬日温泉、夏季避暑,白天赏荷、夜晚垂钓,任何季节、任何时段、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去处,让所有人流连忘返。
一个茶园的美丽图谱
在武义白姆乡的大山深处,有座观光茶园频频吸引着从北京等地远道而来的观光客。
我们沿着一条长长的石径,拾级而上,满目是层层叠叠、一望无际的翠绿茶园,石阶两旁栽种着红豆杉、桂花树和其他一些常青的名贵树种,近处是茶博园,龙井、白茶、铁观音——全国各地名茶都集中在这里,让人观赏和认知,走完这条上山石径,你就了解国内所有名茶的身世家谱。
茶山脚下的茶叶加工厂,更像是世外桃源,山林掩映,溪水潺潺,纤尘不染。厂房里安装上了透明的参观走廊,在满是茶香的空间里,翠绿的鲜叶进入不同的车间,在各式机器里翻滚搓揉后,就变成了各种形态的茶叶。走得累了,对面小楼就是茶室,在这山清水秀的环境里,品着自产的茶水,晒着西斜的太阳,惬意时光转眼就过去了。
这就是“更香”董事长俞学文营造的“茶园时光”。
俞学文20多年前背着茶叶闯荡北京。他的成功经验,就是做好生态文章。初到北京时,他是靠着武义县的生态口碑打开市场的。然而,工业消费时代,光凭口碑还不行,尤其全国各地茶叶涌入京城后,鱼龙混杂,人们难以辨别。于是,俞学文首先将武义茶送进中农质量认证中心和瑞士IMO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按他的话说“将武义的生态优势进行看得见的量化”。这一做法让他很快又赢得了市场。
把休闲观光引入茶园建设,又是俞学文的一次新尝试。“让茶客们亲身感受有机茶生长的环境、加工工艺和宁静闲适的茶园生活,就会对产品产生信任感、亲切感,提升客户忠诚度。”他的这一尝试,使茶叶从生产、制作、品茗、销售等整个产业链变得可亲、可赏、可玩,给人以精神愉悦和生活享受。
茶园的这一美丽图谱,让俞学文获得丰厚回报,几年间他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了240多家茶楼,也让世界大牌星巴克等大客户蜂拥而来,而络绎不绝的观光客则带走更多的茶叶……
农业原来可以这样好玩,这让武义人获得新的灵感。
毗邻白姆乡的王宅镇,近年冒出了14家千万级投资规模的现代农业庄园。浙江润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把无土栽培有机蔬菜大棚做成了“鸟巢”状,实施立体种植,“蜂窝式立柜”上长满了水培彩色辣椒、蛇果等各种新奇蔬菜瓜果,不仅吸引眼球,效益也好得令人称奇。总经理周春晓说,现在观光客越来越多,看到新奇都想买一点,“棚里的蔬菜,我是舍不得卖。”
在王宅镇,即使粮田也赋予了观光的使命,打造成连绵数公里的稻浪景观。镇里专门开辟了现代特色农业种植园,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名、优、新、特农业项目建在公路两旁,开辟科普观光、农耕体验、摄影写生、采摘购物等观赏功能。兴森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是岩宅村一家以香菇栽培为主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进入园区后,公司投资928万元,建成占地100多亩的集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成果转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年产300万袋菌包生产线、100万袋茶薪菇,直接带动500多户农民增收1150万元。
一个古村的生命光华
熟溪是武义的母亲河,贯穿武义全境。“溪水丰而两岸熟”,这溪名就寄寓武义人的美好祈盼。
现在,在这如画的溪河边铺了一条光洁的步行道,武义人叫她“田园休闲绿道”,她要把全县最精彩的旅游名胜、田园风光、名村古宅、农业园区、生态景观等串在一起,全部建成后有120多公里,让人们在或骑或行中饱览这醉人的山乡美景、农家乐事。
我们沿着狭窄的山道盘旋而上,武义状元峰上白革村映入眼帘。在冬日斜阳的映照下,这个有800年历史的古村落被映衬得愈发幽深和静谧。
“一握牙筹趁晓天,经纶常在万民先。鞠躬尽瘁知何事?为济斯人不自怜。”这是白革村先人朱若功的《咏挽纤》。生于1667年的朱若功,在族人集款资助下上京应试,中了进士,于是这偏僻小山村就成了武义县的文化名村。步行近村,村口参天大树记录了这里的岁月沧桑。白革村村委会主任朱德初介绍,这株钩栗树乃是当年朱若功从云南移栽回来,历经百年春华秋实,在本地绝无仅有。“村里现今保存完好的朱氏宗祠,祠堂里还挂着朱若功的‘进士及第’牌匾,村里每家每户有孩子要考试,就回来拜一拜。”
白革村是武义唯一的全国生态文化村,以古树群著称,红豆杉、香枫、钩栗、乌桕等稀有树种,全村有400年以上古树100余棵,100年以上古树1000余棵,其中800年以上红豆杉10棵、古枫树12棵,是浙江省红豆杉树种保护区。白革村竹林覆盖率超过50%,“十里竹海、十景白山”的美称,让白革充满了仙境意味。
由于偏远和交通不便,这个有着百年人文积淀和优越自然环境的古村,也曾一度衰落,年轻人争先外出打工。而这条“绿道”却使这个衰败古老村落重放光华,绽放无穷的青春活力。
据介绍,这里不售门票,慕名而来的一拨拨游客已使这个沉寂百年的白革村告别静寂。村里5家农家乐每天顾客盈门,村尾的古庙香火旺盛,村口的古树林吸引一群群摄影爱好者。白革村村民看到这景况,正与一家知名企业联合组建旅游公司,开发古村旅游和绿色产业。朱德初说,他们要让村里的生态景观、人文资源以及村民们的竹编手艺等,都成为致富的法宝。
武义有许多像白革这样的古村落,被列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的郭洞、俞源等,早已声名遐迩;山下鲍、凡岭脚等十余座古村落,正渐渐掀开浓厚的历史尘封,迎接四方宾朋;节假日里,新荷、玉堂源、沈家、大溪口的“乡村客栈”里住满了城里人……去年,武义县接待游客4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亿元。
一条山野绿道,让一大批旧村重新绽放出生命光华。
一户山农的全新事业
柳城畲族镇新荷村位于武义南部山区,虽然地理位置偏远,但每年暑期和节假日,这里却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村口十里荷田风景如画,畲乡民俗风情完好保存,是新荷村吸引眼球的卖点。
新荷村支部书记舒伟雄拉着我们上山,“要了解我们村,你一定要爬上村后的小黄山,看看我们原来的老村。”
沿着蜿蜒的宣平溪,但见悬崖巍峨、松树苍翠,半山腰的几幢泥土房,为这里的自然景观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舒伟雄说:“这是我们下山脱贫前的老房子,现在竟成了观光景点。”
一处泥土房被整理成了畲族民俗物品展览馆:色彩鲜艳的畲族布袋挂在墙上,是孩子们以前的书包;畲族特有的猪皮画摆放整齐,都是生产、生活的风土人情画;祖辈留下的犁、耙、纺纱车等农具,充满历史沧桑……这里的世界,与山下新村子形成强烈的文化反差。
“以前常年吃地瓜、玉米,过年才吃得上猪肉。”村民潘叶娥说,现在她在原来的老村里经营农家乐“祥林人家”,每个节假日都有客人,一年下来有五六万元收入,还不包括销出去的茶叶、莲子、板栗,“以前认为打工才能赚钱,没想到守在家门口也能过好日子。”
改变的不仅是山农的生活,更是他们的观念。“原本总感觉干农活没出息,现在可不一样了。”潘叶娥说,山里人种的茶叶、板栗、莲子,自家养的土鸡、土猪都是抢手货,土茶叶百来块钱一斤,土鸡每只能卖100多元钱呢,村里好多年轻人都回来了。
游客多起来后,新荷村原本已淡去的畲族民俗也渐渐热闹起来,传统婚嫁习俗、三月三畲乡歌会,办得比以前都热闹。舒伟雄说,更重要的是,村民的观念变了,虽然都不住在山上,但他们对老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精心呵护,“这才是我们享用不尽的金山银山。”
同样的山,同样的水,同样的农家,但却是不同的日子,不同的事业。
- 武义20多辆豪车丢了“耳朵” 3名嫌疑人被警方抓获
- 武义40名新录用公务员先当5天环卫工
- 武义网友探望贫困孩子 温暖礼包 让爱久一点
- 武义40名新录用公务员先当5天环卫工
- 武义熟溪桥边站着“护送人”被称为“最美80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