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0日讯 李黑水今年胖了10多斤,连那张出了名的黑脸也变得白净起来。
到城管执法局任执法大队长的这几年,被李黑水描述为“每天就是拆违章,拆了这里拆那里”,一张脸晒得黝黑发亮。“拆违还得罪人,甚至经常遭遇围攻。”
转变出现在2012年6月20日。玉环县委办下发《关于理顺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管理体制的通知》(下称49号文件),决定成立“查违办”,建立一整套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查违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以前带公安,现在带文件!”李黑水现在是县查违办副主任,他扬着手里这份文件说,这套制度把乡镇领导、联村干部、驻村干部、村居干部的责任捆绑在一起,谁没做好就要掉帽子,“就是亲舅子的房子,也拆得下来!”
据统计,2012年1至11月,玉环共拆除违章建筑42.6万平方米,涉及729宗案件,至今没有一例因拆违而上访的案件。而根据最新的卫星遥感拍摄图像显示,今年以来,耕地上建房的现象,几乎绝迹。
失效的“双违办”
2005年初,玉城街道曾对违法建设情况进行摸底,61个村、10个社区总数达到3700起。
2010年卫星遥感拍摄图像显示,玉环违法占用耕地的初始比例,超过了15%这一上级确定的约谈问责比例。
事实上,早在2004年,玉环就开始整治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当年,县里组建了“双违办”专职整治“双违”。这也是各地普遍采用的治理模式。
李黑水回忆,“双违办”成立初期,确实起到一定遏制作用,“每年也有几十万平方米拆下来,但反弹特别严重。拆迁队员前脚刚走,马上又开建了。”
玉环县城管执法局局长李剑毅分析说,“没有把乡镇、村居干部用起来;处理事,不处理人,打不到痛处;能堵不能疏,最终导致反弹严重。这些都是‘双违办’暴露出来的制度性弊端。”
乡镇、村居干部并不支持“双违办”的工作。李黑水说,拆违的责任并未落实在他们身上,拆不拆,他们无关痛痒。
罚钱了事,不涉及对人的处理,是“双违办”失败的另一原因。按规定,违法占用集体土地,处罚标准是每平方米20元。当地甚至有这样的说法:被拆9次,只要第10次建好,就不会亏钱。
“最严厉的文件”
在玉环,“49号文件”俨然已是干部、群众提及率最高的词。
文件将部门、乡镇(街道)联村领导、驻村干部、村居干部,都纳入巡查责任体系、综合处置责任体系中。巡查、处置不力,主要领导将被调整,分管领导就地免职。
重责之下,全县从2012年11月起,查违“抄告拆除率”——抄告后在7天内自行拆除的——达到100%。“以前处处不配合,现在都是他们主动在拆。”李黑水说。
在乡镇(街道),约束变得更加具体而深入,“驻村干部、联村领导实行包干制,任何一个村出现问题,都要问责。”玉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所美说。
2012年7月3日到12月17日,全县共发现新增违法建设392起,当天处置136起,其余均在一周内处置完毕。
制度最“严厉”之处,在于对干部的处理上。今年上半年至今,共有6名党员干部因参与违法建设被刑拘,另有17名参与违法建设的党员干部,交由各乡镇街道限期处理。
拆出来的美丽家园
为从源头上堵住违法建设,玉环进行了多种方式的疏导。
“我们村,马上要重新规划改造了。”南大岙村支部书记李作海指着墙上的规划图,憧憬未来。
南大岙村坐落于玉城街道西北城郊,因为被列入县“立改套试点工程”,村庄现有的立地农房将被拆除,代之以统一规划的公寓楼。
“改造后能节约140至150亩土地,26亩用于复耕,其余建养老院、菜市场、幼儿园、产业园、外来人员公寓。”李作海说,“以后绝对是美丽家园。”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玉环将农民建房审批权委托给乡镇,加快审批速度,“符合一户一宅政策、因规划滞后造成的‘双违’建筑,原则上允许通过重新审批补办手续。”县委督查室主任林世灵说。
对于小微企业的用地需求难题,玉环尝试通过开发工业地产来破解。更值得期待的是,玉环已成为全国4个小产权房清理试点县市之一,历史遗留的“双违”建筑,将得到更加灵活而妥善处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