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产生的新领导班子,为中国政坛带来了一股反腐倡廉、政风建设的新气象。李强代省长在向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他要求各级政府践行“六戒六要”,整治庸懒散奢的不良风气,形成更加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可见,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建设正当其时。
谈起政府建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反腐败、减少“三公”经费等等。必须指出,减少行政成本、提高工作绩效无疑是当代中国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政府建设却不应仅仅理解为这些方面,工作作风建设的背后应渗透现代政府和法治理念。
现代政府理念源于契约精神。在其中,政府和民众都有明确的权利与义务界限。政府能够运用权力征税,干预市场、社会运行,首先是因为人们赋予了政府权力,以期让政府承担相应的义务,如确保市场秩序的规范有序、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防止政府权力滥用,更是涉及政府职能、权力的限定。政府和民众应该弄清楚“笼子”究竟要有多大。政府要不要直接参与经济建设?要不要提供基础养老金?要不要促进社区建设?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政府每多履行一项义务,就意味着民众要赋予政府多一些权力。也正因此,恰当界定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行为边界,是政府建设的首要任务。
进入本世纪以来,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政府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李强代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引导支持和保障”。这是对政府建设的最新认识。
10余年来,政府职能转变尽管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开展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对政府应该承担一些什么职能的讨论还远远不够,我们尚未形成普遍性共识。事实上,全世界的政府管理研究者都没有能够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府职能最优边界。
实证研究的结果是,那些能够实现较好治理绩效的政府承担的职能范围和数量,往往是本国人民普遍意愿的反映:北欧国家偏好高福利,而美国则倾向于市场力量。正是因为我们对于政府职能还没有形成普遍性共识,政府常常陷入尴尬局面:一些民众抱怨政府没有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苦恼于为公共服务“埋单”了而民众却不叫好;一些民众认为政府管得太多,另一些民众却认为政府做得仍然不够。显然,强化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机制是加快政府建设、走向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途径。
卢梭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这句话倒过来也是成立的: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在当代中国,民众决不能把政府建设看成外在于自身的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相反,民众应当成为政府建设的内在力量,积极行动,与党和政府一起,建设一个回应人民需求、保障人民利益、面向人民负责的现代政府。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