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衢州、丽水、舟山,近几年经济增速却在全省遥遥领先,部分得益于已实施了10年的省山海协作工程。
经济欠发达的浙西山区和舟山,我们称之为“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我们称之为“海”。山海协作这种方式,就是浙江在全面奔向小康发展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新办法。这项旨在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既为浙西南山区解决了资金、技术、人才等发展瓶颈,也为沿海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
“山”与“海”一拍即合
合作硕果累累
山海协作工程是2002年4月实施的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支持浙西南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杭州市与衢州市对口协作,余杭区对口柯城区、富阳市对口龙游县,萧山区对口淳安县。
“四省通衢”的衢州多丘陵山地,挖山填沟后土地资源丰富,而杭州紧缺的不是产业,正是土地。一拍即合!
2006年7月,杭州与衢州市签订了《共建杭州-衢州山海协作示范项目协议书》,协议明确“十一五”期间,衢州市要为杭州代造、代建、代保一批(农田)耕地,杭州市要加大对衢州产业合作力度,力促杭州企业在衢州的投资额达到100亿元。
双方签订协议后,杭州市经合办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赴衢州开展项目对接,把需搬迁的市区企业和重大项目信息提供给衢州,并鼓励杭州企业利用衢州资源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当地就业,建立资源与产业合作项目库、数据库、信息库,做好合作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推进工作。
在山海协作的大背景下,10年来,杭州市与衢州市等对口协作地区累计签订合作项目1755个,总投资553亿元,到位资金270亿元,完成山海协作社会事业领域合作项目52个,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88个,到位帮扶资金2023万元,组织转移劳动力10320人次,培训低收入群众6820余人次,累计捐赠2114万元,而衢州则为杭州缓解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瓶颈问题出了不少力。
“山”与“海”携手并进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数据背后,是一家家在衢州茁壮成长的杭资企业。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杭州企业赴衢州参与山海协作工程,无论是达成的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额度,在衢州市引进项目中都占有不小的份额,其中以民营资本为主、工业项目居多、落地到衢州市本级的大项目和落地到开发区和经济强镇的项目较多。“山海协作既能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又能促使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互惠互利的双赢工程。”杭州市经合办主任董祖德说。
为此,杭州采取财政贴息的方式,鼓励企业搬迁到衢州,杭州的建华化工、娃哈哈集团、万向硅峰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性强的项目逐步在衢州落地。
十年来,杭州与衢州开展资源与产业合作,拓展了杭州的发展空间。据统计,衢州为杭州解决16万亩土地指标,其中代保基本农田5万亩,代建标准农田10万亩,代造耕地1万亩。各种事实都证明,山海协作有力地推动了发达地区企业的跨区域扩张,特别有利于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山”与“海”探索创新
发挥企业、市场、政府作用
“浙江的山海协作工程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富帮穷’,而是融合经济断层、实现优势互补的探索创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层面上展开。”有专家称。
为此,杭州市专门成立山海协作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把山海协作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并纳入年度考核;为鼓励更多杭州企业到衢州投资,杭州还制定了财政贴息政策,每年安排不少于400万元的财政预算,优先安排投资在衢州市、淳安县等对口协作地区的项目贴息资金;此外,杭州市每年还安排200万元培训经费,积极开展订单式劳务培训合作,鼓励当地发展家庭工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同时注重发展来料加工业。努力之后,自然是一份满意的“答卷”:一大批山海协作企业提供了4万多个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山海协作来料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年加工费收入近10亿元庞大产业。杭州市教育、科技、卫生、环保、文化、农办等部门与衢州方在新农村建设与社会事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成效显著。
目前,浙江省政府已全面部署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充分发挥山海协作工程在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每日商报)
- 34.舟山市普陀区虾峙镇沙峧经济合作社党支部
- 2012甬港经济合作论坛启幕 两地航运合作成重点
- 甬港经济合作论坛今开幕 拟签约15个项目7亿美元
- 道路正在开创——来自普陀区勾山街道施家岙经济合作社的报道
- 2012甬港经济合作论坛将于9月在宁波举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