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氏三兄弟(自左往右):项水柳、项秋良、项河生
近年来,浙江孕育出一批又一批闪亮的创业大学生,他们通过不断打拼,在同龄人中迸发别样光芒。
日前,“2012杭州十佳大学生创业之星”出炉,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
项秋良是谁?百度百科上说,他是个青年导演,出道两年多拿过不少奖项。比如,第十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网络电影制作奖、最佳网络电影创意奖提名;2011金考拉国际华语电影节新媒体长片单元,最佳影片提名和最佳导演提名,以及第三届新人电影节最佳摄影等。但他并非影视院校科班出身,也没有很好的背景支持——一开始拍片时,甚至连盒饭的钱都没有。
项秋良今天的成绩,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毕业作品
项秋良导演梦的开启,跟他的毕业作品有关。
2007年,23岁的项秋良毕业于中国美院版画系。他的毕业作品有两件:版画作品和一部记录大学生活的微电影。
他说,拿微电影作为毕业作品,他是版画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
作品一亮相,老师觉得不错,最终进入了毕业作品联展——其间,他收获了得意的好评:画面感很好,构图不错,不输一般的电影画面。
真的很好了?项秋良心里清楚,他其实可以更好、更精致。
因为这部微电影,他是用两三千元的小DV拍的,剪辑画面甚至还是向学校新媒体部的同学边学边剪的,“粗糙可想而知。”
的确,项秋良努力把微电影拍得更精致。毕业后,他开起了画室,招收那些同样想考美术系的高中生,用画室赚的钱,支撑着他的微电影拍摄。
2010年他参加湖南卫视《我要拍电影》全民导演选拔活动的作品,便是这个时候拍的。当时那些评委也认为,他的这部作品拍得挺精致,但只是由于缺乏商业元素,与活动选拔初衷偏题,以至于他进入50强后,没能再进一步。
更多人的认可,让他坚定:把导演电影作为事业。
能比过影视院校科班出身的人吗?项秋良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和优势:声音、表演都不专业,但画面感是他的长处,所以只要避开弱项,还是可以拍微电影的。
不过,他也承认,他的作品,有点抽象,有点闷——因为里面对话不多,表演的成分也不多,但画面很唯美。
三兄弟创业史
项秋良的创业史,其实也是他们项氏三兄弟的创业史。
他做导演,他的二弟项河生负责编剧和音乐,而目前仍在中国美院上学的三弟项水柳是美工。
但相对来说,项河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项河生说,他的最大梦想,便是做音乐。但学艺术,前期需要大量投入,出身福建龙岩的农村家庭,根本不允许兄弟仨都走这条道。所以,4年前,他放弃了音乐,在湖北一所大学读电子信息化专业(三弟又可以学艺术,是因为项秋良那时已大学毕业,他可以在大哥的画室里培训——花不了太多的钱)。
项河生和大哥组成团队时,大学还没毕业,“又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不读就不读了。”
但在项秋良看来,二弟虽读理科,但写东西却是强项——因此,他们一人写剧本,一人负责拍。
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完成了一部微电影,也偶尔接些广告片,但经费依然主要来自项秋良的画室。
但有一天,危机出现了:画室的学生,骤降到了个位数。
没了资金来源,他们已不可能再把微电影拍下去。此时,他们不得不重新定位,甚至一度想各自找工作算了。
事实上,项秋良当时要想找份工作并不是件难事——之前看过他拍的东西,已有业内人士想请他去当职业导演。
但二弟怎么办?项秋良无法给自己一个交待。
带着二弟北漂?这也是条路子,但最终没有成行,也是项河生说了一句话:既然还打算拍电影,那就自己成立公司。
两年没起色就关门
2010年,公司成立的同时,项秋良也结束了画室,他想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到公司的运作上来。
但上班第一天,项秋良却发现,有没有公司,其实区别不大,“坐在办公室里,都不知道要做什么。”
暂且不谈电影梦,兄弟俩吃饭的钱总要去挣的。
怎么办?他们拿出了电话本,开始不厌其烦地一家一家打过去,问对方是否需要拍广告片。
三四天下来,没有接到一笔业务。他们总结为,没成功,是因为这样打电话没针对性,但什么叫有针对性,他们又说不上来。
做生还不如做熟。之后,他们开始向别的画室推销自己,可以帮他们做宣传片,“画室这方面有需求,我们再清楚不过了。”
一圈电话打下来,似乎有些效果了——至少对方不会急急忙忙挂电话,有的甚至还约了时间,可以见面谈谈。
而在他们满怀欣喜骑着电驴上门时才发现,给画室拍宣传片,根本赚不到钱,“价格压得也太低了。”
这道槛,又摆在了项秋良面前。
他跟二弟商量后,给自己找了条底线:坚持两年,两年内公司若还没起色,那就结束!
之所以两年期限,是因为作为大学生创业,他们所在园区有扶持政策:头两年的租金,回头是可以申请返还的。
借力网络红文打响旗号
既然自己找不到客户,那能不能让客户来找自己?那么,凭什么客户会找上门?这是他们要寻找的答案。
在项秋良的理解中,这首先得让别人知道自己,然后是中意自己,最终才有可能下单。
想达到第一步,他们惟一能做的,必须是不停地出自己的作品,打出品牌来。
在他看来,自己的公司能不能有长期好的发展,其实跟做报纸是一样的——有连续不断的出色新闻报道,读者才会买你的报纸,然后那些有商业需求的广告客户,自然而然便会找上门。
在优酷网上,230多万点击率的微电影《快递之王》,便是他在这段时期拍的。因为里头的演员,基本都是创业园区里的人,比如保安,比如隔壁公司的员工,“这些都没怎么花钱。”
为什么《快递之王》能火?项秋良认为有3个原因,其中有两个原因是他之前刻意做出的转变:
1.它跟之前他拍的微电影,已不大一样了,如果以前属文艺范儿的话,这次融入了商业元素。
2.之所以选择拍快递这个题材,是因为之前论坛上有篇《关于快递》的红文,他们很讨巧地进行了改编。
3.刚上线之时,杭州恰逢出了快递爆炸事件,无形中给片子做了广告。
正是这部微电影的上线,找他们拍宣传片的公司一下子就多了。只是具体多多少,项秋良没有透露,但他说至少比上班族拿工资要好得多。
今年要拍进院线的电影
如今点开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微电影”3个字,便可以看出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简直可以用“泛滥”来形容。
项秋良有何生存之道?他说,微电影的微,很多人的理解便是门槛低,成本小,影片可以简单粗糙。
“如果这么认为的话,从一开始便已经失败了。”他说,他拍的微电影,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精短电影。
这也正是他作为一名青年导演,之所以能获得诸多奖项的原因。
不过,在项秋良的雄心中,拍广告宣传片赚钱,绝对不是他公司的终极未来。
事实也是如此。在过去的两年里,他拍的微电影也开始赚钱了。比如,淘宝网和七格格等知名公司,就找到了他,定制拍摄主题微电影。
项秋良透露,最近,他们拍摄了微电影《阳光总在》,目前制作已完成,春节后便可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线。这是一部反映大学生创业的微电影,由共青团杭州市委、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出品,表现的正是如同项秋良这样的一群为了梦想而奋力前行在荆棘路上的年轻人,也是国内第一部这类题材的微电影。
更大的赚钱计划,则是吸引到更直接的电影投资商,现在已找上门来。
他说,目前已有一部过千万投资的电影找他拍,还有两部目前尚在商谈中。
“这些虽是低成本电影,但它今后会进入院线发行。”
都市快报 记者 叶建良 摄影 陈荣辉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