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孩子们站在窗边,遥望远方。徐彦/摄
手机里有家的信息吗?徐彦/摄
浙江在线02月06日讯 新春,总是那么让人期待。
期待我们的身体能更健康;期待我们的工作能更顺利;期待我们的生活能更幸福……
而对于我们每个新闻人来说,就需要我们行走基层、扎根泥土,去捕捉新春的气息、时代的变迁。
在蛇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本报开出“新春走基层·早报记者在身边”专栏,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用清新的文字、生动的图片记录普通市民、民工兄弟、特殊群体的春节故事。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去描绘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滴变化。
除夕一天天临近,杭城大街小巷上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不少在杭州工作的异乡人已经踏上了归途,就算是还没有放假的人也早就准备好了带回家的礼物,并开始用各种方式回家倒计时。
而在杭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未保中心),15个来自贵州、四川、江西等地的孩子将在杭州集体过年,这也是他们中的不少人第一个没有与父母亲人共度的新春。
“15个孩子中,有12个我们已经联系上了家长,节后就会分批次送他们回家和父母团聚。”未保中心主任戴斌亮说,明天所有孩子将提前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而给他们的新衣服、大礼包和红包也已备齐。
昨天,记者来到这15个孩子中间,去体会那份过年前对家的渴望和思念。
我做梦都想回家,最想喝妈妈熬的鱼汤
荣荣,13岁,来自贵州铜仁
新年心愿:明年,我希望回家不再是在梦里。如果能找到爸爸妈妈,以后就算爸爸再打我,我也一定不跑了。
“姐姐好,你是来看我们的吗?”记者刚走进游戏室,一个大眼睛,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就笑容灿烂地跑过来。语气热情,神态好不怯生,犹如这里的小主人。
荣荣是中心中呆的时间最久的孩子,因为记不清家乡在哪里,工作人员暂时还没有找到他的父母。
“我想买手机,可我爸爸不愿给我买,还打了我。我很生气,就逃出来了。”说起自己离家的原因,荣荣的表情显得很轻松。在家里,荣荣是老大,还有一个妹妹和弟弟。“我不喜欢爸爸,因为爸爸总是偏心,对幺儿好。”
离家出走那天,荣荣没有告诉任何人。因为个子小,他混上了一辆开往杭州的火车。“也不知道坐了多久,广播里说到站了,我就下车瞎走。”荣荣说,走了很久后,他在一座桥上扭伤了脚,被警察发现接到了未保中心。
荣荣对未保中心的生活很满意。“去年生日的时候,中心的老师还给我买了生日蛋糕。”荣荣说,长这么大,这是自己第一次过生日,也是第一次吃生日蛋糕。
但前几天,荣荣梦到了妈妈。“在梦里,妈妈还是长长的头发,笑得很温柔,我以为我真的回家了。后来,妈妈冤枉我做错了事,站在堂屋责备我。”荣荣从梦中惊醒后才发现,自己还躺在未保中心的小床上。
“我怕吵醒室友,就把头捂在被子里偷偷哭。”说到这一段时,荣荣猛一下仰躺在小床上,努力眨巴着眼睛,试图不让眼泪流下来。“我出门时,妈妈生病了,也不知道现在病好了没有?没我在,妹妹会不会又被邻居家小孩欺负?”
说到即将到来的除夕,荣荣的声音有些失落。“要是在家里,现在爸爸就该宰猪备年货了。妈妈肯定会烧我最喜欢的鱼汤。”
老师深夜帮我盖被子,很像我想象中的爸爸
拓拓,14岁,来自广西来宾
新年心愿:我现在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了。新的一年,我要好好照顾妈妈和妹妹,帮妈妈一起打理小店,让她不要那么辛苦。
拓拓每天早上5点多都会准时起床洗漱,然后打扫集体宿舍的卫生。平时,他也会主动给新来的流浪儿童讲解规章制度,很有大哥的范儿。
这已经是拓拓第二次来未保中心了。“我用哥哥的身份证在KTV打工,攒了些钱。”拓拓说,去年国庆他独自来杭州,没想到下火车没多久,钱包就被偷了。不得已,他只好拨打110求助,随后被送到了未保中心。
国庆过后,未保中心的工作人员护送拓拓回到了广西老家。
但不到一个月,拓拓就又出现在了未保中心门口。“爸爸有外遇了,和妈妈吵架闹离婚。我在家呆着难受,就坐火车来杭州散心,带的钱都用完了。”拓拓向工作人员解释了自己离家出走的原因。
其实拓拓有个小秘密一直没人知道。“有一天凌晨,姚老师进我们房间巡查时,发现我的被子滑落了,就悄悄走过来帮我盖好。”拓拓说,当时因为有些害羞,他假装睡得很熟。“其实当时我很清醒,姚老师走后我就哭了,从来没有人对我这么好过。”
“姚老师特别好,很温和,很像我想象中的爸爸。”在拓拓的印象里,自打自己记事开始,爸爸就没有跟他说过一句话。“偶尔回来吃饭,我们在饭桌上和他说话,他也只是冷冷地斜看一眼。”
所以父母闹离婚时,他就干脆又跑回杭州来找姚老师。拓拓口中的姚老师,其实是未保中心的副主任姚金根。“中心里的孩子从小缺乏家庭温暖,我们对待他们要视如己出,但要比对亲子女更有耐心。”姚金根说。
前几天,在姚老师的帮助下,拓拓在未保中心给远在广西的妈妈打了电话。这通电话,“妈妈和妹妹在电话里哭了,说她们到处找我。我也跟着哭了,我让妈妈担心害怕了。”
挂下电话,归心似箭的拓拓就找到未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希望能节后第一批回家。拓拓说,除夕那天他要给家人都打一个电话,送祝福表达歉意。
我很喜欢“未保”中心,但我更想有个家
琪琪,14岁,来自福建
新年心愿:我很喜欢未保中心,但我还是希望能有个真正的家。
在救助中心的15个孩子中,男孩占了13个,其中的2位女生就显得格外显眼。
中午,趁着孩子们吃午饭的间隙,记者和未保中心的梁老师在餐厅门口的走廊上聊天。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从餐厅走出,笑着跟梁老师打过招呼后,又好奇地打量了一番记者。似乎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低头害羞地跑开了。
她叫琪琪,两个月前来到未保中心。“她在生人面前很害羞。刚到未保中心时几乎一言不发,我们差点以为她不会说话。”梁老师说,直到跟未保中心的工作人员混熟后,她才变得爱说爱笑。
通过琪琪的叙述,未保中心的工作人员才知道,琪琪的母亲未婚先孕,琪琪从小跟着打工维生的母亲在福建生活。几年后,母亲去世。她被送到福建的一个福利院,五六岁时,又被重庆的一对夫妻领养。
但对于琪琪而言,生活的坎坷并不仅于此。她的养父母又有了自己的孩子。5年后,琪琪负气离家出走。
此后,琪琪又在温州救助站呆了一段时间。去年11月,她从温州来到杭州,群众报警后,她被送到了未保中心。
梁老师对琪琪的印象很不错,而记者在和琪琪的沟通中也发现,她讲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逻辑和表达都很清楚。但这个害羞的姑娘可能没办法回家了,因为她没有户籍地也记不太清地址。
“我们想把她送回家,但当地相关部门说她并没有户籍,无法接收。”梁老师猜测,琪琪的户口有可能已经被其养父母注销了。未保中心的工作人员曾尝试着根据琪琪提供的信息,找到了她的生父,但对方拒绝认亲。
爱笑的琪琪并不愿过多回忆过去。“我觉得这里挺好的,老师也对我很关心。”
年后,未保中心打算将她送到杭州市儿童福利院。但从琪琪的言谈和表情上能够感受到,在这个女孩的内心深处,依然对家庭充满了渴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