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深山索道连民心 浙江庆元百山祖乡干部助山民圆梦
2013年02月06日 07:23:08

  浙江日报讯四周是千米高山,一个小村庄嵌在山坳里。

  就像一口锅,村在锅底,出口在高处的锅沿上,进出村庄仅靠一条“之”字型石头路。庆元百山祖乡的企坑自然村,只有6户人家,最近因为一根从天而降的索道,13名村民的生活有了盼头。

  索道安装满月的这天,记者来到这个小山村。

  3小时干完12天的活

  1月27日,海拔1300米的百山祖乡至合湖乡公路企坑村出口处,记者看到了一场索道吊香菇的繁忙场景。

  “突突突……”灌热水、发动、预热、再发动,村民吴大武、吴大富兄弟俩忙活一场,柴油机终于发动了,索道开始转动。

  索道另一端,在海拔1000米的企坑村,村民吴长富、吴长贵等,将打包好的4个百斤重的香菇包,固定在索道承重绳的铁钩上。这时,上下手机通话:“挂好了,开始吧。”

  6分钟后,吴大武兄弟俩接住了香菇,又将村民们早起进城买的大米、啤酒、带鱼、海带等年货挂上铁钩,往下面的村里放。

  “今天运上来6000多斤香菇,3小时就够了。以前肩挑百斤担子,一天至多四五趟。这么多香菇,一个人挑要12天;全村人一起上,也要一整天。出村山路,不算平路,光向上的台阶就有2000级呀,你想想多苦。”吴大武感慨。

  刚投入使用一个月的“空中货运索道”,奏出欢快乐章。在临时搭建的一处木棚里,放着一台柴油发动机,不远处有一个简易的木制龙门架。钢绳穿过龙门架,一直延伸到企坑村,总长800来米。往下望,索道坡度大得令人眩晕。

  6户村民也不遗忘

  站在“锅沿”,望着“锅底”的小山村,很难想象村民在此环境中生活。记者鼓起勇气,踏上第一级石阶,向企坑村进发。

  没有公路,村民的生产生活资料全靠肩挑背扛。正因此,村里原有的20户共90多人,陆续“逃离”。如今,只剩下6户13人。说到此,百山祖乡常务副乡长朱美良直摇头。

  “为什么不把剩下的人也搬出去?”记者问。“留下的都年纪偏大,舍不得离开,出去也不容易生活。乡里理解他们,也尊重他们的意愿,尽量帮他们改善环境。”朱美良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的乡政府曾就修公路做过测算,造价约85万元。“别说那时,即便现在,乡里也拿不出这么大笔钱。所以,当年花1.5万元修了这条小道。”朱美良介绍来龙去脉。

  去年5月,乡长卢振芳走访企坑村,村民再次提出修公路。回乡后,卢振芳立马召开班子会议,讨论实施方案。“修公路造价高不是主要原因,如今这一区域划到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允许修公路。唯一的办法是修索道,让村民告别肩扛手挑。”朱美良说。

  方案初定,可修索道的钱从哪儿来?庆元是浙江6个重点欠发达县之一。乡里向县农办争取了3万元特扶资金。另外,百山祖保护区管理处、黄皮行政村出一部分,6户村民掏一点,凑足了6万元。10月开工,去年12月27日投入使用。

  50分钟后,记者终于挪到了企坑村。此时,双腿已微微发颤。

  香菇毛竹出深山

  站在村里抬头看,天高云淡。6座房子,散布在小溪两旁,有黄泥房也有楼房。

  61岁的吴长富刚运完香菇,坐在门口休息。他的小儿子正在门口锯木头,一截截圆木头散落一地。“我们这里,家家户户种香菇。现在索道修好了,多准备点木屑,年后多种些香菇。”他说。

  一根货运索道,为6户人家点燃了致富希望。吴长富说,因为路不好走,菇贩来收香菇时,出价总比外面少一元钱,还要村民挑出去。“今天,我们的香菇跟外面一个价格了。”

  四周山上还有许多竹林,足有1000多亩。“以前白送都没人要。你想100斤毛竹卖35元,请人背出山,工钱也要30多元!”吴长贵回忆。朱美良笑着说:“有了索道,毛竹可以往外运了,毛竹林也要管起来啊。”

  吴长贵点头称是:“那要好好管的,5月前种香菇,5月后管毛竹,还能卖卖春笋,这日子应该有盼头了哇。”朱美良告诉他们,今年乡里想选两个50亩连片的“低产竹林改造示范点”,企坑村很有希望。

  一席话,说得村民都很兴奋。

  “今年乡里还要筹6万元,把发动机、龙门架等都用水泥固定,弄扎实,安全很重要。”朱美良说。

  山村喜事最动人

  300米落差、2000级台阶,下山50分钟、上山45分钟,村民数十年如一日,生活艰辛实难想象。

  不过,党和政府从来没有遗忘他们,一直在为他们想办法。一根索道,只要谈论起来,村民的笑容就收不住。“农民都是很朴实的,他们任劳任怨,只要你稍微为他们着想,他们就高兴得不得了。”朱美良调任百山祖乡不足一年,企坑村已经去了不下5次,“春节前县里送温暖还要来一次。”

  临行前,记者想给全村来张全家福。听说要拍照,村民们很高兴,安静的小村落一下子热闹起来。直到我们离开,他们依然兴奋地聊着。聊着去年的收成、聊着索道、聊着新年的打算……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见习记者 夏丹通讯员 范正民 李健 编辑: 沈正玺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每日关注
  • 保健食品中猫腻多 5万多买来的保健品只能算是食品
  • 装有47台iPad的箱子不见了 价值快递员30个月总收入
  • 杭州中小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一学期下来苦水很多
  • 淘宝报案控告“阿里黑” 杭州警方跨省调查引来关注
  • 59岁超市扫地大妈竟是毒贩 为了41岁男友她铤而走险
相关阅读
  • 又闻笙歌起月山——33年办春晚见证庆元山村变化
  • 互惠互让互帮互助 庆元与福建三县建成畜禽业生产协作网
  • 年发电量1亿多千瓦时 庆元风电厂纳入国家计划
  • 浙江丽水庆元双苗尖山风电场项目被纳入国家计划
  • 庆元县五大堡乡人大代表探讨“代表工作室”建设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