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正在试点的新型环保燃料——生物质颗粒燃料。
养殖户正在使用热风炉。
浙江在线02月06日讯 临平的甲鱼村大都分布在城区临东路(南北向)以东,马路以西就是星罗棋布的小区居民楼。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甲鱼村与城市已是零距离接触。
在临平,像东湖社区副主任沈国华这样的养殖户有627家。余杭区农业局渔政站站长沈志刚说,分布在临平临东、南苑2个街道的8个社区里,温室总面积约114.5万平方米,温棚共计2005个。摆在临平人面前的这道选择题很难做:一方面,温室甲鱼是当地农村的支柱性产业,关乎着许多人的家庭生计;另一方面,大棚排放的大量烟尘经当地环保部门认定,确实对区域空气造成了污染。
如何破题?是当地居民的疑问句,也是相关部门的设问句。
甲鱼棚烟尘浓度
超过工业炉窑排污标准三倍多
环保部门:法律上的空白
让养殖户的违法行为零成本
记者从杭州市农业局和浙江省海洋渔业局了解到,浙江省的甲鱼养殖业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主要集中在杭嘉湖绍等地,全省年产值超过70亿元,占全国市场供应量的50%,可以说是国内甲鱼养殖第一大省。在杭州以余杭临平的规模最大。
而临平城东村落作为杭州最大甲鱼村,这一带是杭州与嘉兴交界的地段。“我们这几个村都跟海宁许村接壤,许村地租一年1200元,比临平便宜500元/年,好多人都跑去许村养甲鱼了。”村民的说法得到了当地农业、环保部门的认同,根据他们的了解,与甲鱼村接壤的海宁许村温室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温棚大概有4000个。
秋冬季节,临平有四成时间在刮东北风(数据来源余杭区气象局)。临平城东和海宁许村的甲鱼村内有300多万平方米温室,共计6000多个大棚,每天就要烧18000个木渣桶,而大棚排放的大量烟尘直接吹向马路对面的临平城区的小区、学校、超市等人流密集地。经当地环保部门认定,确实对区域空气造成了污染。
那么这些烟尘的污染指数究竟有多高?
2012年12月,余杭区环保局曾对甲鱼棚进行了空气排污现场检查。当时选取了附近村落的多个甲鱼棚,检测得到每个烟囱头的烟尘排放浓度系数,根据计算,平均烟尘浓度高达700毫克/立方米。
“对于甲鱼棚的空气排污,国家没有明文规定,我们暂且以工业炉窑的排污标准为参考。根据国家规定,工业炉窑烟尘浓度超过200毫克/立方米就算污染空气了,甲鱼棚烟囱排污绝对算是重度污染了。”余杭区环保局副局长钱军说。
除了空气污染,甲鱼塘的池水也会造成水体污染,但一直以来环保部门对农业生产,尤其是水产养殖业的监管很缺乏,养殖户的违法排污几乎是零成本的。
“现行《大气法》于1987年制定,并于1995年和2000年进行了修订,但其中并未涉及农业生产污染的相关内容。”钱军说,养殖户的非法排污他们只能做引导,不能依法查办,因为这块在法律上基本是空白点。
“温室甲鱼养殖,如果是企业规模化生产,那就需要办理养殖证,但是,农户对土地是有自主经营权的,如果他们自建大棚养殖甲鱼,农业部门是没有规定要强制办证的。”沈志刚谈到的是另一个问题,甲鱼棚建设前要进行土地硬化,其实大棚都属于违章建筑,2007年起,临平城东一带村落已禁止新建甲鱼棚。这些年,甲鱼温室养殖规模已经被控制了。
甲鱼棚周边地区
受烟尘所累
当地医院:
呼吸道感染入冬后呈爆发态势
有人会问,烟尘浓度和我们所说的PM2.5有何不同?
钱军告诉记者,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烟尘浓度是量的概念,烟囱头中排放的烟尘中包括了PM2.5。
其实,在国家采用PM2.5之前,各地环保部门一直采用的是PM10。“临平每年测试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往年大多达到300多天。但今年1月1日正式启用PM2.5后,一个月时间,临平空气基本都是污染的。”
余杭第二高级中学与甲鱼村仅一路之隔,最近的甲鱼棚离学校只有五六十米。在学校大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准备回家的高中生。
小王是高一学生,家住瓶窑,平时住校。“整个冬天,甲鱼村烧火的烟味都闻得到。我们感觉不太舒服,鼻子刺激,嗓子也疼。”小王说,学校里2000多个学生,有800多人都住校。
去年,学校曾以甲鱼村污染空气、影响师生身心健康为由向有关部门投诉。
余二高隔壁的临平桂花城小区离甲鱼村不到200米,宁波马女士三年前来此定居。每天晚上9点,马女士习惯在小区夜跑锻炼。“第一年冬天,我跑步老闻到焦味,以为是附近田里烧稻草。没想到一年后,喉咙越来越不舒服,时常咳浓痰,去医院一查,发现得了慢性咽炎。”
马女士很无奈:“后来邻居说,附近甲鱼塘烧火污染空气,劝我别出去跑步,我只好花钱买了台跑步机。”
对于烟尘的影响,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沈林峰体会很深:“空气中细微颗粒物对人体呼吸道刺激较大,会诱发多种疾病。今年入冬,临平哮喘病情大爆发。现在,我每天要看30来个哮喘病患,病房里也住满了哮喘病人。”
儿童的呼吸系统比成人更敏感。在余杭区妇保医院儿科主任昌晓军看来,甲鱼村的烟囱已经影响到当地儿童的健康。“入冬以来,我们医院每天接诊呼吸道感染儿童70-80人,比往年增长了25%。问诊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孩子都来自甲鱼养殖户家庭,这些孩子不少需要住院,而且有一个特点,都是久治不愈。”
甲鱼村的鳖司令
带头求变,用上太阳能板供暖
相关部门:
新技术和新燃料,正在试点
对于甲鱼村来说,养殖温室甲鱼,是支撑一个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这项技术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有学会了这项技术的村民返乡发展,带动了全村人。2012年,每个棚一般纯收益都在2-3万元,行情好的年份,利润能翻倍。
赵银虎今年50岁,他19岁从事甲鱼买卖,在当地有“鳖司令”之称,是临平温室甲鱼养殖大户,也是村里最早从事甲鱼养殖的人。
在临平长树社区的一间农民房里,记者找到了这位“鳖司令”。
“我在丁家塘村有32个温棚,是本地最大的。我自己养鳖,还为当地400多家养殖户提供饲料,并集中收购帮农户贩卖,走的是农业合作社模式。”赵银虎说,当地养殖的甲鱼以台湾甲鱼、中华鳖、日本甲鱼为主,主要供应上海、南京和杭州市场;鳄鱼龟、巴西龟等龟类则主销广东。
多年前,甲鱼棚的供暖方式是烧锅炉,后来慢慢过渡到了烧木渣。
但在赵银虎的温室甲鱼基地,记者看到了100块太阳能板。“以前我用锅炉烧水,24小时要人看管,而且烧煤很脏。2000年,我花了40多万元搞了这个太阳能系统,用来烧温水给甲鱼用的。”
去年年底,余杭区从外地引进了使用颗粒生物质燃料的热风炉,每台6000多元,政府试点了赵银虎的3个温棚,一共装了6台。
“燃料是烧压缩秸秆的,烟囱里基本看不到烟尘。”老赵说,新设备看不到烟,他自己也去闻过,基本没有味道。环保部门也来做过测试,新设备燃烧的烟尘浓度比原来用木渣桶减了至少90%。
沈志刚说,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求变:“除了生物质燃料和热风炉外,未来,我们还打算尝试集中供热或无烟煤锅炉等方式,替代污染较严重的木渣燃料。”
但一个现实问题在于,像赵银虎这样使用新技术,需要很高的成本,许多养殖户负担不起。
不过赵银虎考虑过,如果合作社的农户有难处,他可以先垫付新设备的部分费用,等他帮养殖户卖了甲鱼再还上。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