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敬老院老人眼里,彭彩荷(右)就是自己的女儿。新华社发
浙江在线02月08日讯 彭彩荷,女,57岁,黄岩头陀镇敬老院院长。
彭彩荷不能生育,24岁离异后一直单身。30多年来,她陆续收养了11个弃婴和孤儿,靠着卖水果、搞运输、开小宾馆、小饭店,含辛茹苦地将孩子们拉扯大,供他们上学。
2009年,彭彩荷受邀担任头陀镇敬老院院长,她把老人当父母,老人把她当亲闺女,周边的老人纷纷要求来她的敬老院,目前,院里的已有70多位老人。
一整天的雨,夹杂着渐近的年味。
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敬老院里,弥漫着红烧肉的香味。57岁的彭彩荷穿着蓝色大褂,一手拿锅铲,一手拿手机,眼睛笑成了一条缝,“你看你看,这是女儿给我发来的短信。”
彭彩荷是这家敬老院的院长,常年照顾着70多个老人的生活起居,30多年来,她还陆续领养了11个孤儿。
短信是上海的养女发来的,上面写道:“妈妈您辛苦了,要保重身体。”
看着短信,彭彩荷很开心,也有些伤感。她说,孩子们都长大了,有自己的家庭,她特别怀念多年前,十几个孩子一起过年的情景。
今年春节,陪在彭彩荷身边的只有三个养女,她们将和妈妈一起,在敬老院里和70个老人一起过年。
昨天是腊月廿七,彭彩荷特别忙。我们记录下了这位传奇妈妈的一天。
【凌晨3:00】
外面一片漆黑,彭彩荷却醒了。她很快起身,挨个去照看老人。
2011年,彭彩荷用十几万元积蓄给敬老院盖了几幢楼,每个房间都有厕所,还请了9个保姆护理。年前,有5个保姆回家了,人手不够,彭彩荷只好自己上。
这几天晚上,她总是担心老人,即使吃了安眠药,每天的睡眠也只有三四个小时。
半个小时后,彭彩荷搭上了去往黄岩城区的小车,车费50元。她要去菜场买菜,早一点去,菜多而且便宜。
肉、鸭腿、冬瓜、11个蹄膀……一共花了四千多元。彭彩荷说,多准备点好菜好肉,让老人们过个好年。
【凌晨5:30】
彭彩荷回到敬老院。和保姆们一起烧早饭。接着,她去给老人们洗脸、倒小便,照顾他们起床、吃饭。
【上午8:00】
彭彩荷接到一个女儿的电话。“妈妈,你不要太辛苦了。”过了一会,另一个女儿也来了电话。“妈妈,正月初三我们来看你。”
24岁时,彭彩荷和丈夫离婚,那年,她看到邻村一个尚不足月的女婴被扔在路上,便抱回家收养。
这是她收养的第一个孩子,如今,11个孩子中年龄最小的莎莎也成年了——当年,小莎莎被丢在一个纸箱里,拴在彭彩荷家门口的一棵树上。
30多年来,彭彩荷卖过蜜桔、开过饭店、搞过运输,用辛苦赚来的钱在黄岩城区买了一幢四层楼。她把最好的房间都给儿女们睡,自己睡在阁楼里。
孩子们都很懂事,每次回到家,面对一桌菜,孩子们都把好的让给她吃,而彭彩荷则骗孩子们说,自己在外面吃过了……
说起往事,彭彩荷的眼眶湿润了。
【上午9:00】
女儿珊珊来了。她今年上大一,在浙江师范大学读书,成绩不错——11个孩子中,有6个上了大学。
珊珊4岁时患了急性尿毒症,她带孩子去上海求医,眼看孩子撑不住了,她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恳求医生一定要想办法。
说到这,她闭着眼拍了拍胸口,“也许是老天看我做善事,这么难的病都治好了。”
彭彩荷希望女儿好好读书,“不管她读到哪儿,我就是卖了房子也要供他们。”
【上午11:00】
彭彩荷和三个厨师开始做中饭,有青糕、面条、饺子。
老人消化不好,每天得少吃多餐,彭彩荷就四顿五顿地烧给他们吃。
彭彩荷喜欢看电视,特别是做菜的节目,“看到好吃的,就会去买来学着做。”
【下午3:00】
一整天下雨,很多老人只能待在屋子里,几个护理人员起哄让她给大家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她爽快地张口就来,老人们一个个听得笑眯眯。
“唱得好不好不重要,就是给他们高兴高兴。”彭彩荷说。
【晚上8:00】
冒着雨,彭彩荷又进城了。她要去医院,那里住着敬老院年纪最大的老人,103岁的卢阿婆。
前天,卢阿婆突然气息奄奄,大家一度以为,老人等不到过年了。
“能多活一天是一天。”彭彩荷说,想到阿婆一个人在医院,她有些不放心。
【晚上10:00】
彭彩荷回到敬老院,雨停了。
她的房间里,放着三四个高枕头。2004年,彭彩荷查出患有甲状腺癌,在杭州动了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脖子从此只能高高垫着,每天,她都是靠着入睡。
床头的白墙上,贴了几大张纸,上面整整齐齐写着每个老人的家属联系电话,以及医生、馒头师傅、面包师傅的电话。
深夜,山脚下静悄悄的。一年又要过去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