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黄坤明看望远征军老兵林士瀛 记者 陈中秋 摄
昨天,转塘金色年华退休生活中心一间公寓里,95岁的林士瀛老人清晨6点半就醒来了。
像往常一样,老人起床后先在厨房里给自己和老伴做好早饭,又站在阳台上,做了两遍自创的下蹲操。吃过早饭,老人一面看着报纸,一边热切地等待一位特殊客人的到来——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一会儿要来看望他。
70年前,黄埔军校16期炮科毕业的林士瀛加入中国远征军,远赴印度参加了对日作战——今年1月25日的都市快报上对他有过图文报道,黄书记正是看到了这一天都市快报后,选定在新春佳节到来之前,探望慰问这位抗战老兵。
快报对林士瀛老人的报道,起初是因为帮助另一位在杭州的远征军老兵张庭鹏寻找战友。
1944年,张庭鹏作为金陵大学学生志愿兵,加入中国远征军驻印部队,担任坦克车手,他的一车战友全都出身名校:副驾驶王会期(清华大学),炮手夏良哲(中央大学),装填手张练斋(中央大学),通讯员兼机枪手曾承策(交通大学)。
当年这些热血青年在异国他乡与敌人浴血奋战,抗战胜利后一别多年音讯全无,如今老人越发思念当年战友,他的小儿子张海俊(网名“东极海子”)通过微博,帮父亲完成心愿。这条微博很快转发近万,让很多年轻网友感动不已。
1月24日的都市快报,用头版和后面三个版面详尽介绍了张庭鹏老人的当年经历和晚年心愿。看到这天快报后,一位远征军老兵后代,主动联系上本报记者。他叫吴缘,他的父亲吴其轺曾是一名功勋卓著的飞虎队飞行员。
吴缘说,自从2010年父亲去世后,他就一直致力寻找在杭州及浙江的抗战老兵,两年下来,他和“关爱抗战老兵网”志愿者们在杭州一共找到了40多位抗战老兵,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的共有9位,张庭鹏是其中之一,而林士瀛,是他们刚刚寻访到的老兵。
于是,就有了1月25日快报对这9位远征军老兵的整版报道,也就有了林士瀛老人今天和黄坤明书记的见面。
窗外雪花飘落,屋内温暖如春。坐在这间两室两厅、100多平方米的舒适公寓里,透过朝北的巨大玻璃窗户望出去,午潮山群峰覆盖上了皑皑白雪。林士瀛老人一面望着窗外雪景,一面由衷地向记者感叹:真是想不到啊,我这么大年纪能住在这么好的地方,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今天,市委书记还专门来看我……
说话间,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老人急忙站起,向着大门方向迎了上去。
黄坤明书记到了。他一进门,就跨前两步向老人伸出双手,“老人家,我们来看看您,给你们拜年了!祝你们健康长寿、春节快乐、阖家幸福!”
林士瀛老人握着黄坤明书记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黄书记,也祝你们春节好!”
黄书记说,“完全看不出来您有96岁了,就是70多岁的样子嘛。”一屋子人都开心地笑了。
落座后,黄书记说,“我是看到都市快报寻找远征军的报道后,特意来看望您的,您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杭州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向您表达崇高的敬意!”
黄书记与老人促膝交谈,听他讲述了战火纷飞年代的故事。黄书记听后感慨地说,“不容易啊,那是我们反法西斯最困难的时候……印度这一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是体现亚洲战场反法西斯同盟联合作战的重要范例。”
说到当年林士瀛所在的高射炮营,黄书记问:“当时你们用的炮的口径多少?”
老人想了想说,“起初是82(毫米)的,后来改为105的。”
黄书记轻拍老人的手背说,“我和你是同科!我以前在部队的时候也是炮兵,我们用的是85加农炮……”
临走时,黄坤明书记向林士瀛夫妇献上一束鲜花,还送上一件精心准备的礼物——《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会》光盘,一套十张。考虑到老人住处没有播放设备,黄书记还特地送来了一台DVD播放机。
这真是一件贴心的礼物。林士瀛年轻时就非常爱好京剧,曾经是民生药厂业余京剧团的骨干演员,最拿手的是老生戏。
老人家一定非常喜欢这件礼物。昨晚快9点,记者打电话过去补充询问情况,在老人爽朗笑声的背景音里,还传来京剧老生铿锵有力的唱腔。
都市快报 记者 何欣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