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是每家每户必备的年夜饭
阳谷灯会2除夕夜人也不少
浙江在线山东阳谷2月10日讯(记者 郭清源)从杭州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途径山东省聊城市辖区,有一个叫做阳谷的古老县城。此地于北宋时期建城,已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就发生在距离干涸的运河仅几公里的景阳冈;而这个县城的中心——狮子楼,据说就是当年恶霸西门庆开的酒楼。
随着时代变化,过年的风俗也在悄然改变。而近三十年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更是让传统的过节形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不变的是年夜饭:
食材再丰富,也少不了包饺子
和北方大多数地方一样,这里的人们一到年关,少不了包饺子、打年糕(一种夹着红枣的面食),辅以各种油炸菜肴。即便现在好吃的越来越多,但一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仍然是绝不可少的;这成了一种文化符号,正如李安电影《推手》中,一群随子女移居北美的老人,每周聚在一起包饺子作为团体娱乐活动。
与每家每户热气腾腾的饺子宴相映成趣的是,除夕之夜,阳谷人民愿意冒着严寒出门看灯会,也不愿放弃在家团聚的时光去订一桌都市时兴的年夜饭——餐饮业相当发达的阳谷县城,几乎没有一家饭店开门。
变的是舞狮队:
年轻人少了,中老年人成主力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每年春节过后元宵之前,县里都有那么几队人马,穿着花花绿绿的戏服,踩高跷、舞龙舞狮子,敲锣打鼓到处巡演,好不热闹。
记者常年在外,最近几年都没有再见高跷队巡演,便问父亲:“现在都不兴踩高跷了?”
父亲回答:“怎么会没有?只是这几年我们小区看守更严,他们没进来罢了。不过,也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那会儿来的都是附近街上的年轻人,初中毕业就不上学了,不到结婚年龄,冬天地里也没农活儿,闲着没事儿干,就踩个高跷、舞个狮子,挣点零花钱呗。现在你看,哪里还有年轻人干这个啊?都是些老头子了。”
“那就是说,传统文化没人继承了?”
“不全是这个意思。”父亲说,“现在年轻人不靠种地生活了,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没出去的在家也都有工作。年轻人里头闲人少了,反倒是老年人的空闲多了。所以高跷队啊舞龙舞狮队啊什么的,全换了中老年人——这些年,是他们更有闲了,也乐意去搞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