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鹿城区遍开“善之花” 积累正能量塑铸造道德地标
2013年02月14日 08:23:41

  浙江日报讯 日前,温州鹿城又开出了一朵“善之花”——这天是鹿城慈善日,口号是“一二三,齐行善”。

  这绝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无数个日子累积出来的“善文化”。

  “温州人的传统血脉里有浓厚的善基因,永嘉学派主张‘义利并举’、‘取之有道’,温州人向来知善而行。”温州市民俗协会会长金文平认为,在浩荡的历史洪流中,义利观、价值观沉淀在一代代温州人的善治善为善举善爱中。

  82岁的独居老人周绍文是温州粮食系统的退休员工,每月有退休金,但他天天拾荒,把每月退休工资全部捐给了慈善总会。鹿城区慈善总会的刘琰是见证者,她说,过去10年间,老人已捐款120多次,累计捐款额逾30万元。

  提到自己的善行,这位有50年党龄的抗美援朝退伍老兵却不以为然:“在抗美援朝中,常香玉带领剧社为国家捐了一架飞机,现在我为有困难的人捐这点钱,实在不足挂齿。”

  善的种子在这里扎根生长,富裕之后的温州商人也加入了行善者的队伍。说起鹿城街头的免费公共自行车系统,老百姓都竖大拇指,但很少有人知道,这背后是一家鹿城本地企业的1700万元捐助款,“能回报社会,让市民受益,是企业的责任。”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在鹿城区永东社区九州大厦的红日亭煮粥点里,75岁的“厨师”王亚浓正把大米倒进大号高压锅,“每天大概供应18锅粥,用掉近90斤大米。”王老伯边淘米边说,一旁的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已经做好的梅干菜肉圆。

  “红日亭施茶施饭的传统已延续了40多年,以前仅仅是伏茶点,温州的大街小巷有500多个这样的免费伏茶点。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就开始施饭施菜施面施粥,内容越来越丰富。”在红日亭连续做了3年的孙兰香说,这里的老人不知道什么是义工,什么是慈善事业,但他们管这叫“德”,为天下人施善,“干着心情舒畅,一点不觉得累。”

  民间演化出的点滴善行,汇聚起来就能感受到社会向善的力量,这股力量还在不断拓展。温州市委常委、鹿城区委书记王立彤说:“我们要以更多的载体扬善,激发全社会向善的力量,让光辉放大,把善行拉长。”

  在鹿城,善行孵化出善行,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看一看红日亭施粥点旁的那两块“乐捐榜”就能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献爱心人的名字:不留名先生、过路人、女同志……“几乎每天都有爱心善款或爱心物资送到红日亭,但很多人不愿留下姓名,在我们再三追问下才勉强留个姓氏。”孙兰香说,去年腊八节,有一位姓水的女士捐了1000多元善款,包下当天粥饭的费用,并嘱咐多做一些糯米饭分给敬老院里的老人。

  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温州人“商行天下”,创立了物质财富的温州范本;如今,温州人“知善而行”,在不断累积的正能量里,铸就道德精神的新地标。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王婷 许雅文 王荣 编辑: 王艺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每日关注
  • 保健食品中猫腻多 5万多买来的保健品只能算是食品
  • 装有47台iPad的箱子不见了 价值快递员30个月总收入
  • 杭州中小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一学期下来苦水很多
  • 淘宝报案控告“阿里黑” 杭州警方跨省调查引来关注
  • 59岁超市扫地大妈竟是毒贩 为了41岁男友她铤而走险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