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寂山谷,也有春天
浙江日报安吉2月13日电 冬日暖阳,洒落在安吉西北部的农家小院里。我和家人围坐石桌,享受数日冰寒后的温暖。突然收到短信:“唐伟在‘闲人谷’,携全体石蛙给各位拜年啦!”没想到,春节期间唐伟还留守在安吉的小山谷。于是,我临时决定去朱星坞给他拜年。
“闲人谷”是唐伟和侯健、张斌三个年轻人,给安吉县杭垓镇桐杭村朱星坞起的新名字。2009年3月,他们毅然放弃杭城的光鲜白领生活,拿着200万元资金来到这片不毛之地,建起30幢蛙舍,发展石蛙规模养殖项目。他们重回农门的故事,感动了许多读者。有读者认为,有知识、有资金、肯吃苦、爱农业,像唐伟这样的人群,才是农村和现代农业的真正希望。
下午1时许抵达山谷时,唐伟还没回来。鸡鸣狗叫声中,一位头发略微花白的老妇人,从平房宿舍里出来打开铁门。我一看,便知是唐伟多次提起的老母亲,63岁的邓淑仙。说明来意后,邓淑仙高兴极了,赶紧搬出凳子,泡好茶水,拿来花生瓜果:“唐伟去递铺镇送货了,马上就回来。”
与老人家的聊天中,我感受到了这群年轻人更多的可贵之处。
这是3个年轻人来到朱星坞的第4个春节、第5个年头。今年春节,又轮到唐伟值班。小年夜那天,妻子王萍带着婆婆邓淑仙和儿子,午时驾车出发来朱星坞。冰天雪地,车子不停打滑,原本2小时的车程,王萍整整开了6个小时。因为丈夫总不在身边,王萍多了几分坚毅和独立。
大年夜那天,唐伟为远道而来团聚的家人,做了几道可口的菜肴,算是庆贺新春。这番景象,与杭城的繁华热闹无法相比,加上山谷里的漆黑寒夜,更显几分清冷。次日,妻子独自带着孩子回老家拜年了,留下丈夫和婆婆守着山谷。
正聊着天,门槛边的3条狗欢快地叫了起来。只听铁门“吱呀”一声,唐伟出现了。看到我,唐伟很诧异。我说:“来给你拜年,还带了在农林大学读大二的弟弟一道前来,希望他以你为榜样,活出别样人生。”
唐伟摸摸后脑勺,害羞地笑了。带我们参观养殖基地的路上,他畅谈思路和愿景:“希望今年有两大突破,一是与风险投资商洽谈顺利,逐渐扩大养殖规模;二是希望与农户合作顺利推进,起到带头致富的作用。”
显然,他的心里,装着无数个梦想,比如希望继续攻克技术难题,提升蝌蚪变蛙的变态率;希望换个蜂蜜箱,来年让家人吃上土蜂蜜;再养几只羊,过年时赠给亲朋好友。而那些细微的梦想拼凑起来,就是他们的独特人生。许许多多这样的人生,正汇流成这片土地上的中国梦。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告别唐伟时,我看到了门前的一排桃树,已生出许多花苞。寂寞清冷的山谷,待到春暖花开之时,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打工梦,在笔端流淌
浙江日报宁波2月13日电 窗外,鞭炮不时炸响,吵得葛志华有些烦躁了。宁波集士港镇祝家桥村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葛志华划掉了草稿本上写好的大段文字,似乎并不满意,想要重新构思。
草稿本上,我们看到了醒目的标题:希望就在前方。“这是我写的新书,想趁着过年不上班,再润润色。”葛志华腼腆地说。
葛志华的书稿厚厚一本,有近20万字。他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为蓝本,构建了一方外来务工者生活、爱情、事业的“大观园”。他说:“我把书稿给周围工友看,他们看得都哭了,说写到他们心里去了。”
打工的酸甜苦辣,记者难以感同身受,但细细阅读书稿,记者想起了一句名录:“你就是一本书!”
葛志华出生在河南农村,家境贫困,成绩优秀。上大学后一年,一场车祸改变了他的人生。“胳膊和腿都受重伤,不能动,肇事司机逃逸,高昂手术费让我成了家里的负担。”
重拾生活信心后,葛志华开始了艰辛打拼。来宁波前,他还学会电焊技术,现是鄞州一家企业的电焊工。他不仅是普通的打工者,即便生活再艰辛、再忙碌,都不肯放弃心中的“文学梦”。
让葛志华提笔写作的,是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的一次讲座。“我一直喜欢阅读,2005年到宁波的第二年,在市图书馆办了借书证,经常去听‘天一讲堂’。”宁波著名女作家夏真在讲座上的一席话,深深地鼓励了他。“我记得她说,先从身边的事情写起,写自己有感触的,亲力亲为的故事,要记住,别人能,我也能。”
此后,葛志华便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家里没电脑,我先用手写,修改完毕后,再到网吧打字,给一些报刊杂志发过去。”每天,他都要学习写作到凌晨一两点钟才睡,第二天依然准时去上班。
在拥挤的出租房里,葛志华奇迹般地挤出一方空间,架起简易书桌,床沿就是凳子。而就在这里,葛志华默默地实践着自己的文学梦。这几年,他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而很多没机会登上报刊杂志的作品,都被他珍藏在床下的拉杆箱里。
打开拉杆箱,我翻到了《希望就在前方》的一个片段,它曾被《新鄞州人作品精选》收录。可后来因为资金等问题,葛志华的这部小说全本始终未能出版。同此命运的还有另一部20万字小说《未来还有多远》。
“这两部小说已通过河南文艺出版社的初审,但自费出书的高额费用,我独自负担不起,所以正在四处筹钱。”葛志华依旧在他的梦想征途中。他的打工梦,或许全在这小小的笔尖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