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世界温州人大会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1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乡贤共聚一堂,叙乡情、话回归、谋发展。记者蒋超/摄
浙江在线02月16日讯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
厉育平(上海温州商会会长):过去投资环境确实不尽如人意,但现在我们家乡山绿了、水清了、干部风气好了,我们在外温商应当将回乡投资作为一种责任,回乡放开手脚再次创业,尽我所能,为建设美丽温州再做贡献。
姜永忠(金华市温州商会会长):义乌市场的形成和繁荣离不开温州人,现在家乡召唤回归,我们义不容辞,建议政府拿出最好的项目、最优惠的政策,并加大效能建设,让回归企业感受到切切实实的亲商、安商环境,让我们资金回归、人才回流。
陈志远(迪拜中国商品城董事长):大型市场不仅能带动实体经济,还能解决就业问题,但是目前温州还缺乏有规模的市场,希望政府能重视市场的发展,做好市场的布局和规划。
刘光华(意大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行业协会对推动行业发展的作用很大,应该与国际接轨,建议把行业协会的研发中心放到海外,如鞋类企业的设计中心就应该设在米兰,总部设在温州。
关于金改
王则左(香港高院大律师):温州金改是很好的契机,银行融资是工商界的血液,应该争取政策、吸引外资,引进海外优秀金融机构,引进海外的金融服务让国内银行机构受到竞争的洗礼,使国内银行的服务得以提高,才能更好服务企业。
李建江(浙江特灵轻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去年经济危机让企业很受伤,银行抽贷更是雪上加霜,建议银行把企业优良资产和不良资产分开处理,另外政府要加大地方银行建设。
关于文化强市
廖宗林(第十六届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团主席、意大利欧华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好的、大型的文化项目,市里也应该专门组织一个班子来进行跟进。比如“慢城理念”,完全可以引进到温州来推广,利用“慢城”品牌使我市成为国际性的旅游城市。
陈威华(新华社国际部法文编辑室主任):有保护才能有传承和发扬。怎么更好地保护?我建议,文化圈的在外温州人,可建立一个非官方的“温州之友俱乐部”,俱乐部可打破国界,使各国文化界人加深文化交流。
关于教育发展
陈光中(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温州历来敢为天下先,而且温州的民营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所以温州应当带动全国的民办教育闯出一条新路子。
刘建忠(浙江大学能源系教授):温州要办很多高等职业学校,而生源问题首当其冲,而有特色的好专业可以吸引生源。不过设专业不能像“撒胡椒粉”一样,要抓几个重点的有特色的专业,而且这些专业最好是服务温州地方经济的,方便毕业生找工作。
孙文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所长):温籍的人才回不来,但他们思想上很想回来,因为在家乡吃得好,海货多。但是,回来后他们就变得无所事事了,没有大展拳脚的空间。所以,人才不是没有,是回不来。
关于《温州一家人》
胡如意(浙江竟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温州一家人》中,温州人精神已被描绘得淋漓尽致,续集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将温州人精神进行传承、延续与发扬。
郑耀庭(意大利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会长):《温州一家人》续集要拍摄的内容,能让第三代华侨看后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温州一家人》反映的是第一代温州人的拼搏精神,这是第二代温州人所了解的,但是对于第三代温州人就不怎么理解其中的道理了。
黄建南(美国商务部前助理部长):温州人的精神需要进行延伸,《温州一家人》续集在拍摄上体现的不应再是像周万顺那样通过努力30年才创业成功的精神,而是要体现温州人精神的全球性,因为目前温州人在全球各地也很成功。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