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大伯8年拍了上百条蛇 蛇年愿望是拍到最毒的银环蛇
2013年02月19日 07:16:43

   浙江在线02月19日讯 蛇年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愿望,而56岁的杭州大伯老蒋的新年愿望绝对与众不同——蛇年能拍到最毒的毒蛇!

  老蒋在杭州的各路“拍客”中以拍蛇闻名。8年来,老蒋背着相机,跋山涉水,到处寻找各种毒蛇。

  至今,老蒋已经拍到过上百条蛇,包括眼镜蛇、竹叶青、蝮蛇等20种有毒或无毒的蛇,都成了他镜头下的“模特”。

  一个偶然机会迷上了拍蛇

  老蒋迷上拍蛇,纯属偶然。2005年5月的一个周末,喜欢爬山的老蒋,和同伴一行四人在安吉龙王山偶遇一条竹叶青。同伴吓得哇哇大叫,老蒋却镇静地拍下了竹叶青“玉照”。

  从此,老蒋迷上拍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老蒋的镜头里,竹叶青是他拍过的最敬业的蛇“模特”。

  在老蒋遭遇的大多数蛇类中,一般情况下,往往老蒋相机还没端起来,蛇就遁入草丛中。然而,竹叶青却是“异类”——不太怕人。

  有一次,老蒋去金华磐安的大盘山中。早晨上山,在盘山公路旁的溪岸边见到一条竹叶青,等第二天傍晚他下山时,那条竹叶青竟还懒洋洋地盘踞在原地,连姿态都没变,随你怎么拍照。

  后来,老蒋才知道,竹叶青懒得动,原来是一种守株待兔的捕食法,一旦有猎物走近,它随时会出击,一击即中。

  拍了上百条蛇仅一次被咬

  很多朋友问老蒋,拍了8年蛇,有没有被蛇咬过?

  老蒋笑着说,拍了上百条蛇,只有一次被蛇咬伤的经历。

  那是2010年5月16日,老蒋和几个朋友,在磐安大盘山的盘山公路上,遇见一条小蛇。

  小蛇颜色发黑,有一个指头粗细。被人发现后,小家伙惊恐万状,夺路而逃。阅蛇无数的老蒋,顿时辨别出它是无毒的中国小头蛇。

  眼看着小头蛇就要遁入路边草丛中,老蒋一把抓住小蛇,举起相机一阵猛拍。不料蛇头一动,反身一口,咬中了老蒋的食指,顿时鲜血直流。

  “虽然无毒,可蛇口中难免有细菌,万一感染化脓挺麻烦。”老蒋说。污血流出后,他打开随身携带的药消了消毒,就没啥事了。

  这次遇险后,老蒋上山拍蛇时,时刻注意跟蛇保持安全距离,并预留后退空间,准备好退路。

  野外蛇数量锐减

  人为捕杀是首因

  在杭州,老蒋遇到最多的是乌梢蛇,或者蝮蛇。

  而让老蒋苦恼的是,尽管他跋山涉水去找蛇,但遇到蛇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老蒋说,2005年、2006年,他每年上山10多次,每次都能碰到不少蛇。而去年一年,上山的次数并不少,但仅仅遇到过2次蛇,一次是在临安遇见一条翠青蛇,一次是在广东遇到过3条蛇。近年来,灰腹绿锦蛇、乌梢蛇、舟山眼镜蛇等蛇种,野外数量锐减。

  老蒋分析,野外蛇锐减的首要原因就是人为捕杀。比如,乌梢蛇就常被人捕捉,成为餐馆野味,或作为药材,另一个原因是生存环境被破坏。

  在老蒋看来,蛇是食物链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成员。蛇对人类的益处,远远超过它偶尔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在某些捕蛇成风的地区,蛇的数量锐减,鼠害严重,疫病上升,堤坝受损,农业减产,这也证明了蛇对生态平衡的益处。

  据《浙江动物志》记载,我省蛇类有6科29属59种,其中毒蛇18种,无毒蛇41种。截至目前,老蒋已经拍到我省境内近一半的蛇种。

  蛇年里,老蒋希望能拍到最毒的毒蛇——银环蛇。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洪慧敏 编辑: 施菲菲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每日关注
  • 保健食品中猫腻多 5万多买来的保健品只能算是食品
  • 装有47台iPad的箱子不见了 价值快递员30个月总收入
  • 杭州中小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一学期下来苦水很多
  • 淘宝报案控告“阿里黑” 杭州警方跨省调查引来关注
  • 59岁超市扫地大妈竟是毒贩 为了41岁男友她铤而走险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