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9日讯 春耕在即,面对农村用工荒,添置、整修或租赁农机具成了时下农民尤其是种粮大户备耕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不久前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提出要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对此,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形势下中央政府新一轮惠农政策的推出,将快速推动中国农业机械化进程。
农村雇工难又贵
“雇工难、雇工贵”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遇到的问题。
家住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养士堡镇王家岗村的王刚就遇到过雇工难的尴尬:“去年秋收雇人都得排队,等了挺长时间才找到人帮忙。”
与老王不同,在辽中县还有很多农民组建或加入了合作社,工厂化育苗、机械插秧成了种地新时尚。如今的农村地区,大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不断涌现,依托农机具规模化,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迅速发展。农机逐渐取代人畜力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57%,9年增长了24.5个百分点;全年农机工业总产值预计达3100亿元,连续6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
家住沈阳市辽中县的于会怀是全国种粮大户,由他组建的沈阳市会怀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农机具400余台套,年作业量20余万亩,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据于会怀介绍,以水稻收割为例,农机一天作业量可以达到60亩左右,而人工一天最多收割一亩半地。机械收割一亩地加上脱粒和运送到家的费用仅需要90元,但是如果雇人,同样的过程至少需要150元。
当前正是于会怀最忙的一段时间,除了备好农机准备耕种合作社自己的土地,还有一些人想要租用他的农机具。“我现在感觉农机具还不够,今年政策好,准备再添些。”老于说。
一号文件送利好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推进农机以旧换新试点”……
和社会预期的一样,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无论是鼓励农业生产关系转变,还是明确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都对农机产业发展构成实质性利好,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望大幅提升。
来自农业部的数字显示,农机购置补贴实施9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补贴资金744.7亿元。正是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高涨,农业机械化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而像于会怀这样的种粮大户正是政府惠农政策的最直接受益者。2012年,于会怀仅从政府获得的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工厂化育苗补贴就有约200万元人民币。
最新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对这些种粮大户来说不啻为一针新的强心剂。对于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推进农机以旧换新试点”等政策,于会怀感到十分振奋,因为这意味着他将从政府获得更多的资金扶持。
此外,文件中提出的“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和“农业补贴中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等政策,对于农机产业和于会怀这样的种粮大户无疑都是利好消息。
农业机械化加速
专家认为,中国能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得益于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这其中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功不可没。此外,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还从农村释放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
在辽宁省开原市八宝镇和顺村,百余户村民加入了农机合作社,许多不用再忙活农活的村民纷纷出外到城市打工。受农机合作社委托看护500多亩稻田的村民李亚香说:“三年前农忙时,大田里到处都是人。如今,6台插秧机一天插完500亩地,我一个人看着就行。”
对于国家的惠农新政策,资本市场反应明显。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说,早在去年底,资本市场就有相关猜测,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一拖股份、新颜股份、吉峰农机等农机股票表现良好。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学军认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将带来农机产业的大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中国人多地少、耕地细碎化的客观现实,不仅提升了种植成本,削弱国内粮食作物的竞争力,还不利于粮食作物的提产提质。因此,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将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他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