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9日讯 “走遍中国,像举淤口这样整洁、漂亮的农村真不多见,它是全国乡村文明建设一个非常好的代表。”在日前于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上,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吕福新教授力荐地处遂昌偏远高山的举淤口村,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则呼吁全国乡村向举淤口这个“文明标杆”看齐,展示生态之韵、和谐之美。
从一个距县城107公里的偏远山村,到登上国家讲坛的典型代表,举淤口村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
这个曾在遂昌成为脏、乱、差代名词的落后村,从2009年起借村庄整治和“洁净乡村”建设的东风,把“天天清理村容村貌”当成头等大事,村干部带头拿着簸箕扫把上路,每天风雨无阻地清扫街头巷尾,最终带动全村村民组成了“义务保洁队”,打造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改变乡村面貌,需要日积月累,而不是一阵风式的突击。”在举淤口村村委会主任杨昌兴看来,举淤口村的成功是靠“最笨的办法”——日复一日的坚持。
事实上,呈现整洁的村貌只是乡村文明建设的第一步。举淤口村是中国版画大师杨可扬的故里,村里立足于此建起了陵园、文化陈列馆,并成功入选中国美术学院的写生基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村民们办起了农家乐、当起了服务员,在接待各地游客的过程中,大家对保持洁净村貌的现实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有位来自衢州的老年游客,到村里走了一圈,就和我签下了三年的长期居住协议,就因为村里太美,他要让家里人轮番来度假养生。”村民杨国林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变了样,几乎每户农家乐都接待过这样的“回头客”,“现在,哪怕地上落点儿纸屑,谁看见了就立马会去捡,连三岁娃娃都知道,绝对不能随地丢东西。”而慕名前来举淤口村定居的上海人张国,则和当地村民一块儿办起了农家乐,在他的牵线搭桥下,越来越多外地游客成群结队前来观光游览。“举淤口的与众不同在于,它把乡村文明建设、村民脱贫致富这一‘公’一‘私’两重诉求成功‘捆绑’在了一起,”张国说,“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环,必定会使这个村子变得越来越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