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考略》中的“寄语略”,可以说是明代同类著作中的首创。
▲重刊本《日本考略》
浙江在线02月21日讯 宁波方言音系此前可根据《古今韵表新编》上推至清康熙年间,方言爱好者徐春伟最近的发现则让这个时间表又提前了150年。根据是,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在1964年就发表过一篇论文《根据<日本寄语>推定16世纪定海音系》。加上另两位学者对《日本考略·寄语略》的后续研究,可大致还原明正德年间宁波方言的基本面貌。据徐春伟介绍,“这是已知最早的宁波话语音资料”。
《日本考略》对分析明代的宁波话有重要意义
明朝,特別是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常有倭寇骚扰,因而出版有许多介绍日本国或其语言的相关书籍。
薛俊是明代定海卫城(今镇海城区)人,薛通(嘉靖四十二年《定海县志》中有传)之子,生活于正德嘉靖年间,曾任常州州学训导,后任江西浮梁县教谕。由他所写的《日本考略》(亦称《日本国考略》)是明代民间最早以防倭抗倭为目的的著作,同时也是明代最早以汉字记录日语语音的著作。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初刊,并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再版。该书或说三卷,或说四卷,但现存只有一卷,为嘉靖九年重刊本,仍保留初刊面貌,藏于日本东洋文库。
该书为中国人写的第一部研究日本的专著,其中的“寄语略”,可以说是明代同类著作中的首创。徐春伟告诉记者,“‘寄’是古代官名,负责传译东方语言,所谓‘寄语’,就是日语汉译。因作者不会写日语假名,书中就一律用汉字来标注日音,然后再翻译。”“寄语略”中共收集日语词汇350个(不同版本略有不同),作者将它们分为15类:天文、时令、地理、方向、珍宝、人物、人事、身体、器用、衣服、饮食、花木、鸟兽、数目、通用。
“这是一本很重要的日汉对音文献,语音学家可以根据已知室町末期的日语读音,通过整理对音汉字,分析明正德嘉靖年间的宁波音韵。”日汉对音文献在中日语言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存日汉对音文献二十多种,年代以明清为主,相关汉语以吴语为主,这些对音资料的研究不论是对汉语音韵还是日语音韵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徐春伟告诉记者,吴(吴语)日对音文献,现存不多,时间越早越珍贵。
现在的宁波人基本很难听懂明代的宁波话
去年,徐春伟偶然从国内语言学大师潘悟云的文章中看到了引用明代宁波话语音资料的内容。在日本金泽大学宁波籍研究员施凯盛的帮助下,徐春伟从日本获得了日本北海道大学中野美代子1964年发表的《根据<日本寄语>推定16世纪定海音系》(徐春伟、裘捷译)、日本京都大学木津佑子1994年发表的《<日本寄语>所反映的明代吴语声调》与日本熊本学园大学丁锋(中国籍)2004年发表的《〈日本考略·寄语略〉反映的十六世纪吴语音韵》等三篇论文,而国内看不到相关研究。三篇论文分别从音系构拟、声调推论和音韵学三方面还原了明朝宁波方言的面貌。
“跟现在比,宁波方言变化很大。明代m、n、ng三个鼻音仍旧完好,现在合并为ng和鼻化音了,比如新和星同音;那时还保留了p、t、k三个入声韵尾,现在也合并为喉塞音了,只有一个入声韵尾,比如色和涩同音。”以上情况和康熙年间基本一致,主要变化则在于“通等字韵母读u不读o,就是说像‘通、东、董、冻、栋’字发音跟如今的宁波话读tong(罗马字)不同,更类似如今的普通话tung(罗马字)发音,嘴巴更扁一点。而且当时基本还没有受官话影响,牙音开口字少有文读音,即嘉、加、效、交、行等字没有带介音i的文读音”。徐春伟告诉记者,“因为元音音位变化、音位合并的关系,现在的宁波人基本很难听懂明朝的宁波话。”
据了解,徐春伟已在2月18日将上述三篇论文交给了镇海区档案馆保管,作为方言语音建档资料的一部分由档案馆收录。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