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记者 张丹丹 徐晓恩 通讯员 王江红)刚刚过去的2012年,被誉为“农村现代化榜样”的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交出一份令人惊喜的成绩单:村集体收入达1.6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8.2万元。村党委书记邵钦祥还不满足:“今年,人均纯收入要超过10万元。”
花园人真有这么高的收入?村民对此有何感受?他们又靠什么赚取真金白银?继去年7月蹲点调研,采写《花园村的两富之路》报道后,记者近日再次深入花园村走访。
接待我们的村会计方会云介绍,2012年花园村实现总产值190亿元,其中花园集团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村里共有1748户、4396人,粗略估算,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约占1.5%,5万到10万元之间的约占50%,1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约占41%,超过100万元的约占6%。
我们从村里最困难的家庭开始走访,第一家是去年曾采访过的张均木。张均木和妻子均患病,大儿子又因车祸被撞断腿。这几年,张家人都找到了工作,生活大为改观。
见到记者,张均木热情地打招呼。去年夏天,他家造房子,村里赞助了部分红砖。现在,张家的新房早已落成,还迎娶了大儿媳。家中装修虽然简单,但楼梯、窗台和走道上摆满水仙、吊兰、富贵竹,到处贴着喜字,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张均木很勤劳,作为送水工,早上8时就急着出门去村里的红木家具市场送水。他告诉我们,每天送几桶水,一年有一万多元收入。大儿子身体康复后在做油漆工,每年也能赚近10万元。算起来,他家人均收入不到4万元,但生活开支不多,占大头的医药费往年要1万多元,现在除了医保,还可向村里报销50%,每年只需自负2000多元。只是因为儿子结婚、造房子,还欠了些债。
这样的家庭,在村里实属“凤毛麟角”,因为花园村多的是创业致富的平台和机会。店铺、市场、企业鳞次栉比。村后省道边,加工厂延绵好几公里,有半数是村民办的。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村级红木家具市场、金华最大的农村商贸市场,还有1000多家企业和建材、饮食、工艺品等专业街。
产业的集聚和快速发展,为花园人搭建了全民创业的平台,村民在创富路上越走越有信心。
村粮油商贸城菜市场的猪肉摊摊主郭永春,就靠这些工厂、商店,一年收入30多万元。“春节期间好多工厂没开工,每天也能卖四五头猪,平时能卖十四五头。”
方会云会意地笑了:“你们看,花园村没有闲人,都非常勤劳能干,不是在上班开店,就是在经商办厂。”按照村里的分析,花园村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一是办企业,二是开店做生意,三是出租房屋,四是在企业上班,五是务工收入。
由于产业和人口集聚,作为财产性收入的房租也不可小觑。“我这个不起眼的大棚,面积只有1000平方米,你们猜去年的租金有多少?30万元。今年还得涨价。”村民包中良家位于村口万兴路上,不仅是进村必经之路,周围还有40多家红木家具企业门店。
在花园村,共有800多户村民出租房子,每年有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的收入。而更多敢想敢干的花园村民,正不断尝试新门路,创造新财富。
早上9时,红木家具市场人来人往,已很难寻得空车位。半个多小时内,“鸿丰红木”老板邵清君就接待了三四拨客人。年后开业不到一个星期,他已接了几十万元订单。由于生意好得出奇,现在接的单子,都得4个月后供货。他自己算了笔账,去年纯收入在500万元以上。
在花园村,我们感受到,现代化和城镇化带来的不仅是漂亮的洋房、富裕的生活,还有广阔的产业平台、开放的理念。
说起8.2万元纯收入,不少村民都说“保守”了。邵钦祥告诉我们,这个数字还没包括村集体收入和花园集团的收入,也没有包括在外务工经商的村民收入。“花园人肯吃苦、会创业,我对今年10万元人均纯收入的目标自信满满。”
- 春节黄金周重点旅游城市旅游收入排行 杭州未进前十
- 350.80亿 杭州土地出让金收入连续三年大幅下降
- 可支配收入高了CPI涨幅小了 咋还是感觉没钱东西贵
- 浙江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
- 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
确保农民收入实现“翻番”
夏宝龙主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